“初心使命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内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扣学校特色优势,构建多层次的思政教学体系,系统开展“初心使命教育”教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JZD001),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与使命担当。
通过思政理论课的系统推进,夯实“初心使命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院将初心使命教育分层次系统融入各门思政理论课,讲清楚初心使命教育的哲理、学理和道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中,分别侧重于初心使命的意义和价值、初心使命教育的原理基础、初心使命产生和发展历程、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成就、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的重大意义、伟大成就等教学。通过各门课差异化和统一性的整合教学,实现初心使命教育教学的系统化、理论化。
通过课程思政的精准点状融入,实现初心使命教育的全学科浸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学院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将初心使命教育分成不同的点,借助思政课教师与各学院专业课教师“结对子”建设课程思政,使初心使命教育通过专业课实现点状有机融入。如将践行“初心使命”与气象科技史教学相结合,通过对气象科学家“气象报国”精神和实践的讲解,深刻领悟践行“初心使命”在行业实践中的重大意义。类似的还有“初心使命”与“南极气象科考”“高山海岛气象台站建设与守护”“外来精品的翻译史”等系列课程思政课。通过有机衔接的点状融入,实现初心使命教育在各专业学生中的落地生根。
通过场馆思政课的体验式浸润,提升初心使命教育的实践感悟。对于认知的提升,实践中的感悟与触动远胜于理论的说教。南京及其周边拥有丰富的文化场馆资源,学院充分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开展场馆思政课,让学生在现实触摸楷模的精神丰碑,感悟信仰的力量,增强使命担当。如在梅园新村纪念馆感受艰苦的革命年代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在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南京钢铁博物馆感悟共产党人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践行初心使命的坚韧;在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感受科学家践行初心使命与行业的勃兴。
思政理论课、课程思政和场馆思政课“三位一体”,实现初心使命教育系统理论化教学、课程思政精准化教学和场馆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统一,助推初心使命教育在大学教学中走深走实、落地生根。学院精心打造的思政理论课荣获省教学竞赛特等奖,生态文明场馆思政课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获得感。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切实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张天勇 徐一然)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