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四阶递进”实践育人体系赋能卓越师范人才培养‌

2025年09月12日 

构建科学实践育人体系是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面对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山师马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新师范”理念为引领‌、以培养新时代卓越思政教师为目标,依托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批准号:20CXSXJ26)和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M2023093),创新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四阶递进”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与实训、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比赛竞赛、社会服务四个领域有机贯通,实现了从知识能力初培到价值实现的进阶式培养,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等难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山师模式”。

实践教学与实训融合

筑牢认知与能力根基‌‌

课程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训是师范类专业实践育人的首要环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堂灌输多、实践转化少”等问题,山师马院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录播室、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场所,构建了“理论讲授—技能训练—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与模拟授课等实践环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掌握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核心技能,实现“学—练—评”闭环。

课程实践教学与实训成效显著。在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障。累计开发实践类课程12门,以实践教学为依托,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近10项。学生微格教学全部达标,在国家、省部级等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150余项。这为学生日后教学技能提升与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见习实习研习贯通

促进理论与实践互构‌‌

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是师范类专业实践育人的核心环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三习”“低效化、形式化、分散化”等问题,山师马院构建“高校教师+中学名师”的“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见习课程化,将分散的见习活动转化为包含教学名师讲座、教学观摩等系统课程,让学生充分进行教育认知与体验。推动教育实习结构化,与中学、教科院所等共建教育联盟,创建协同育人联动机制,让学生逐步完成能力内化与生成。推动教育研习过程化,将研习嵌入教育全过程,让学生实现知识巩固与教学反思。以分层设计、素养融合的方式促进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教育实践质效显著提高。该专业毕业生首次从教适应期较之以前缩短,用人单位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一、二等奖4项,在国家、省级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中获奖9项,在“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32项、一等奖33项,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1项、二等奖17项。这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育人的显著成效。

比赛竞赛驱动创新

锻造卓越教学胜任力‌‌

比赛竞赛是师范类专业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应用”等问题,山师马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理念,构建了“学院—学校—山东省—国家”四级比赛竞赛孵化选拔体系,以“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为代表的教学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为代表的科创竞赛为依托,引导学生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比赛竞赛中不断实现教学能力进阶与实践创新突破。

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成效突出。学生除在以上各级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多个奖项外,立项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0余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奖项2项、省级奖项8项,在全国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获奖9项。出版《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集》2部、《追求卓越》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班优秀论文辑8部。比赛竞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服务育人内化价值

强化教育使命担当‌

社会服务是师范类专业实践育人的‌价值升华环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知识传授轻问题解决”“实践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山师马院组织理论宣讲、社区治理、教育帮扶等服务基层活动,通过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贡献。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育人品牌,打造“红色教育中国行”实践育人项目,实施“1+2+2”党史包村宣讲模式,立足西部支教志愿服务开展“把青春坐标扎根在祖国西部”等系列分享会。不断拓宽教育实践渠道,遴选优秀师范生到海外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实践和研学交流活动,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拓展提升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服务育人成果丰硕‌。培育国家志愿宣讲团9支,开展省内外党史国情调研宣讲800余次,线上理论宣传宣讲覆盖人数超30万人次;深入青海、重庆、云南等地支教15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3万小时。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获评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8支、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19人,1人获评“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8人获评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有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的“四阶递进”实践育人体系,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实践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更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探索了有效路径。面向未来,山东师范大学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改革,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实践育人形式,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卓越师范人才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孙余余)

·广告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