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带“病”闯关幻想
日前,证监会披露一批“首发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其中,仅在8月8日一天,就有7家公司终止IPO(首次公开募股)审查,单日撤回申请的数量创下2021年以来新高。值得关注的是,这7家终止审查的IPO公司中有4家此前被抽中现场检查。
所谓现场检查,是指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合规性等情况进行实地验证核实的监管执法行为。
在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拟进行IPO的企业数量持续提升,其中难免会有想蒙混过关到资本市场“捞一把”者。强化现场检查,把带“病”闯关的企业挡在A股大门之外,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以来,中国证券业协会先后启动三轮现场检查,涉及31家拟IPO公司,其中有10家公司被抽中现场检查后选择了“撤单”。
为何总是有企业带“病”闯关?
客观看,公开发行股票对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帮助巨大,“上市公司”的加持对品牌塑造、生产经营也会带来积极作用,这些都增强了企业的IPO意愿。同时,对一些公司大股东而言,企业上市意味着股票有机会以更高估值套现。因此,个别企业明知不符合上市条件,也要通过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混进”A股。
在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逐步完善、监管机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试图通过投机取巧、蒙混过关实现上市是行不通的。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掩盖真实情况等方式包装上市,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真实性义务。即使企业主动撤回申请,也不能免除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渴望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提升经营效率。一个合格、优秀的企业早晚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