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融资保障按下“加速键”
近日,水利部、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签署《金融支持“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水利基础设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的有力保障,加强水利建设是稳住经济大盘、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据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介绍,“十四五”期间,工商银行拟为水利行业提供意向融资支持8000亿元。工商银行将对水利项目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在期限、利率、资本金比例、信用结构以及还款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快速响应、绿色通道等保障机制,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清单项目的配套融资落地;实施多元金融服务,提供“全产品、全周期、全链条”综合解决方案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稳投资的重要手段。在推动项目资本金到位的过程中,除了商业银行的积极助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随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2022年8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决定,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两批合计7000余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支持项目2700多个。具体来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一是补充投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二是如果短期内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无法到位,可为专项债券搭桥。
周期长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特征,对此,相关金融机构也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延长了各领域基础设施项目的最长贷款期限,其中,水利、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重大工程贷款期限最长延长至45年。”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12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领域15年以上长期贷款占比达76%,“我们还通过牵头组建银团、发行专题债券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更多、更长期限的资金。”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明显提速。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9.4%,增速连续8个月加快。业内专家也表示,我国交通、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5G、城际高速公路、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步伐加快,将有效带动投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