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业增产保供优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专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稳增长压力不小,加大能源领域建设投资力度,有利于助力经济稳增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保供韧性不断增强
煤炭是我国能源供给的基本盘,与国家能源安全紧密相关。据介绍,2022年,我国坚持优化调整煤炭结构,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煤炭供给弹性显著增强,全年日均产量保持在合理水平。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要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积极推进智能化煤矿核准建设,推动在建煤矿尽快投产达产,全面增强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表现为油气安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40%以上,推动油气增产增供不容松懈。章建华表示,要保持“五油三气”重点盆地及海域稳产上产,加快非常规油气快速上产,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等重大管道工程和油气储备能力建设,预计2023年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天然气增产60亿立方米以上。
加强电网建设也是2023年能源工作的重点。1月13日,位于浙江台州玉环市清港镇海泗塘的220千伏苔山变线路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忙碌。“220千伏苔山变是台州湾南部重要电源点,主供玉环北部负荷。”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经理赵俊渊表示,近年来,随着玉环经济开发区发展不断推进,区域内的电力负荷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亟需新增变电容量,以满足区域负荷增长的需要。台州将依托新一轮电网发展建设攻坚战建好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改革和重要技术实施,全面提升供电质量。
对于夯实电力供应保障基础,章建华表示,要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和余缺互济能力,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
能源结构全面优化
“双碳”目标下,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章建华透露,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
当前,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其中,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总规模达到4.55亿千瓦。
记者近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库布其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将构建集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多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模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三峡能源总经理张龙说。
采煤沉陷区同样成为新能源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去年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淮北市是以煤炭、电力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是安徽省传统能源送出基地。根据电源发展规划,淮北拟充分利用采煤沉降的41.5万亩土地,开展集中式新能源开发,规划在“十四五”末建设约200万千瓦新能源。截至目前,淮北新能源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2023年预计并网40万千瓦,新能源迎来爆发式增长,电网承载压力与日俱增。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郝韩兵介绍,公司以淮北重要电源规划为依据,开展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集中接网专项规划,提前谋划大规模新能源接网技术方案,进一步简化新能源并网业务办理流程。同时,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十四五”淮北电网规划投资18亿元,全面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接入能力,加速推动淮北新能源发展。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科技创新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权重不断加大,只有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主动权。章建华表示,将重点推进燃气轮机、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省东营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刷新了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纪录。中国海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满昌表示,为避免我国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核心技术和配套部件被国外“卡脖子”,近年来,中国海装以自主可控为核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此次下线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9%。
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全球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水电、风电、光伏、核电、输变电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
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还存在明显差距,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技术有待突破。比如,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赖国外,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专家表示,下一步,要以实现能源强国为目标,集中攻关突破能源领域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同时,进一步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