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期市有效服务农业产业链

□ 本报记者 祝惠春

“猪粮安天下”,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作为重要的期货品种类型,农产品期货在稳定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日前,记者就期货市场服务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调研。

助力农产品保供稳价

农业生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看天吃饭”;二是生产端是季产年销,贸易端是季收年销。这都决定了农产品天然需要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期货正是农业市场化的产物。回溯历史,期货市场最初是美国的82个粮食现货商做起来的。没有农业就没有期货。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的功能。中国期货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李强向记者介绍,我国的期货市场也是从农产品起源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是新中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从农产品期货起家,1993年顺利推出首批农产品期货上市交易。

如今,我国已有39个涉农的期货和期权品种,其中,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有10个。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覆盖面广泛,基本覆盖了主要农产品,同时成交活跃。在全球农产品期货成交量上,我国名列前茅。2022年的农产品全球成交量,在前二十名里中国占了16席。

“农产品期货之所以能较快发展,不仅因为农产品地位重要,而且和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有关系。”李强表示。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非常不利。有没有什么办法来管理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呢?期货市场已成为农产品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的源头。这里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花生生产重点县和河南省中小果花生的主产区,年产值近6亿元。过去这里的老乡们关心的是,辛苦种一年花生能赚钱吗?要不要扩大种植面积?这也是当地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桐柏县副县长段其国告诉记者,如今老乡们学会了利用期货行情价格科学种植。

2021年花生期货上市,提供了权威的远期花生价格。老乡们对花生价格的未来走势心中有数了。截至今年3月中旬,桐柏地区的花生种子销量已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原因就是老乡们看到远期花生价格维持高位,预计今年的收益可超过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提高了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此外,老乡们还能利用期货价格把花生卖个好价钱。以前老乡们卖花生只能根据买家的报价来估摸价格。现在有了期货价格,老乡们出售花生不再盲目。

有效的价格信号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研究表明,我国期货价格能够有效反映未来3至6个月现货价格预期,棉花、白糖等重要农产品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宏观管理部门进行市场监测、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

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好期货风险管理功能,还能优化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稳健发展。

在花生产业链中,花生贸易企业一头从农户收购花生,一头向下游油脂加工企业销售,需要承受价格波动的风险。在调研中,花生贸易商李秀娥告诉记者:“现在收来的花生不仅可以卖给下游的油脂加工企业,还能够卖到期货市场,既拓宽了交易渠道,又扩大了贸易规模。而且在收购时就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销售利润。期货市场帮助我们把花生价格波动的风险降到最低,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对于油脂加工企业来说,采购数量大、采购周期长,不仅需要稳定采购成本,还要建立安全库存,确保连续生产。桐柏油脂加工企业江记油脂的刘倩楠讲道,“油厂体量大,市场影响力强,大量收购容易引起现货价格的上涨,以前为此不少犯难。花生期货上市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从期货市场分批采购,平滑采购成本,稳定生产利润,这就让我们有底气扩大经营规模了”。

桐柏县通过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地推动了桐柏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围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相关企业利用农产品期货工具进行了探索。比如新疆利华棉业探索出“期货+订单+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在利用棉花期货套期保值锁定经营风险的前提下,把分散的农田和农户集中起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完善了棉农、棉企等相关方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发展格局。

值得指出的是,“期货价格+升贴水”这种基差贸易模式,在有期货品种的农产品产业链上得以流行。这种模式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不过现货流通是一个物流系统,因产地、质量有别,因此,在交易现货时双方需要谈一个对期货价的升贴水。目前,国内85%以上的重点制糖集团、80%以上的棉花和菜籽粕,以及60%以上的菜籽油现货贸易均采用基差贸易这种方式。

另外,标准化是农产品增值的重要途径,而标准化正是期货交割品的一个特点。期货标准引导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品质的优化提升,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

新疆麦盖提县是全国红枣种植第一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麦盖提县副县长邢精平告诉记者,红枣期货上市后,麦盖提县参照红枣期货的标准交割要求,逐步形成了标准化的种植加工理念,2021/2022产季当地符合交割标准的红枣较以往贸易流通的红枣每公斤高出0.5元。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红枣期货标准公开透明,枣农可以根据期货标准与年底销售计划倒推种植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肥料供给量,合理把控成本投入。同时,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还盘活了麦盖提县10家濒临倒闭的红枣加工厂,带动1000余人就业,实现了把产业链留在县城、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枣农的发展格局。

此外,期货市场还通过优化交割标准,引导菜油生产企业降低在脱色、脱酸等环节的能耗,服务国家油脂行业的绿色发展。

赋能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勐腊县,有着“橡胶第一县”之称。记者到勐腊县走访调研了解到,过去由于干胶价格过低,极大打击了胶农信心,勐腊县作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原产地之一,当地的农民对胶林“弃管”“弃割”。而这一切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落实后就彻底改变了。

胶农张华告诉记者:“我们家中橡胶林全部参保,今年3月27日,我收到了保险公司给予的4583元理赔款,切切实实为我们胶农基本收入提供了兜底保障。”

破解“胶贱伤农”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是如何操作的呢?这是由中国证监系统首创的一种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最早由期货公司在服务“三农”实践中摸索出雏形,经商品期货交易所提炼固化为业务模式。农户购买农产品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波动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而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再保险”,形成风险多方共担的格局。这一模式集合了当地政府、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力量,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了农民增收。

一朵浪花折射大海,“保险+期货”不只服务天然橡胶。作为金融跨界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保险+期货”连续8年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覆盖棉花、白糖、苹果、红枣、生猪等15种重要农产品。

传统上,农业主体在获得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支持上面临很多困境。除了“保险+期货”,期货市场还加快探索融合其他金融工具、创新“期货+”综合服务。比如,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商业银行开展期货仓单的“买断式回购”业务,涉农企业平均融资利息成本较传统渠道降低10%以上,探索出利用农产品动产纾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的新途径。

此外,期货市场还有效带动当地产业链集聚发展。郑商所副总经理喻选锋告诉记者,期货交割库是期现结合的支撑点,能够辐射带动相关行业集聚发展。以位于河南汤阴县的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其围绕尿素、纯碱、铁合金等期货品种,布局了大体量的期货交割库,辐射了2500万吨的化肥生产能力和1500万吨的化肥消费能力,并成为西北地区纯碱、铁合金销往华北地区的重要中转集散地,当地仓储、物流、金融等配套产业发展也明显加快。

纵观世界,国家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表示,期货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空间广阔、潜力很大。期货市场将会进一步丰富涉农品种工具体系,持续拓展和深化功能、推进业务模式创新,不断嵌入农业发展的全链条,为服务“三农”提供更多样化、精细化的期货服务。

2023-05-10 □ 本报记者 祝惠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3833.html 1 <p> 期市有效服务农业产业链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