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创新塑造古都新貌

张 雪

北京市近日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市文化类消费大幅增长,居民人均电影、话剧、演出票的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2.5%;全市文化产业实现收入9535.3亿元,同比增长14.8%,保持持续增长。北京文化市场的热闹景象回来了,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产业正在持续赋能城市发展。

近几年,北京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正全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相结合,为百姓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工作的应有之义。建设的成果好不好,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你我他”都有体会和感受。

就拿文化消费来说,现在消费的便捷度更高了——中央歌剧院、北京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散落在胡同、街角的老会馆、旧厂房被激活、唤醒,成为文化新空间……随处可见的文化场所搭建起多种类多层次的文化展示平台。你可以沉浸于“大雅之堂”,也可以在小而美、小而精的舞台上寻找心灵的共鸣。消费的内容更广了——北京文化新业态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20.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新奇有趣,集互动、展示、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新产品,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消费的活动更多了——“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北京国际电影节嘉年华、草莓音乐节等成为品牌,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屡见实效,2022年共举办活动27.84万场,带动消费金额近120亿元……得益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综合效应,北京文化消费不断释放着新活力。

聚焦“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下一步,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离不开保护与创新的双向发力。

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全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数不清的会馆、旧址、故居散落在老城的各个角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都的“城市之魂”,也是发展文旅产业和拉动文旅消费的宝贵资源。“活化”是对老城最好的保护,找到文化内容资源和文化空间资源有效衔接的方式,点亮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载体,打开思路,用新业态、新消费为老城注入新活力、新品质,让古都风韵在新时代彰显更加丰厚的价值内涵。

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可以尝试更多可能,持续丰富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增加场景式、体验式、休闲式消费内容,增强消费体验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3-09-10 张 雪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0711.html 1 <p> 保护与创新塑造古都新貌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