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驱动作用,建成数智财税金审一体化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并围绕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财税金审业务提出的变革要求,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模式,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平台有助于推动财务、税务、金融、审计等各类服务资源的聚集、开放和共享,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同,并因此得到济南市市校融合战略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在之前设定的模板基础上,为服务济南各产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实现服务功能一体化 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依托平台,学校为地方企业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效的服务功能,实现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匹配精准化、报告推送主动化、数据分析智能化。
平台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中心等基础架构和政策通、财务通、税务通、金融通、审计通、学习通等系统。平台应用包括通过组建专家团队,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带领学生在云平台上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财务管理咨询、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建设、金融与审计服务等功能,并且进一步实现由此形成的大数据为师生科研和济南市相关部门决策服务。
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学校将平台服务拓展到山东省甚至扩展到全国的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从而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共享体系,由此搭建省级及国家会计类专业虚拟教科研共享平台,促进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高,打通企业、社会与学校从虚拟到实战的人才培养通道。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与济南市各级政府、地方企业联合开展数智财税金审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产科教融合研究,探索助力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地方产业发展的资金运营管理创新等联合研究议题。
提供专业化财税服务 解决企业难点问题
学校在平台专门开发“服务济南专区”,根据济南市相关政策,专门为济南市产业发展提供财税金审专业化服务。通过开展数智财税金审一体化服务于济南市十二大产业链发展研究,探讨济南市十二大产业链相关企业与驻济南高校共享平台机制,助力济南市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与营运资金管理高效运行,联合培养适应济南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税金审专业人才。
同时,学校通过汇集济南市财税、人才等相关政策,专门为济南市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的公益服务。通过向用户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财税金审领域的政策推送和权威、深刻、详尽的政策解读,设置了实用、易用、高效的政策专区,并基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咨询服务,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政策不了解、通知不知道、材料不会做、流程不掌握、沟通不顺畅”的问题。
提供企业服务项目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构建的平台通过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审计服务等项目,将产科教融合服务落到实地,真正实现服务地方发展。通过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合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营,避免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提出成本优化建议,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学校通过提供资金管理咨询,包括资金流预测、资金调度优化等,协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方案,帮助企业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稳定运营。通过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服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降低风险损失,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
此外,学校建设的数智财税金审一体化产教融合服务平台,还面向黄河流域高校和山东省同类高校及济南市职业院校提供财税金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案例,扎实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功效。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校地合作,拓宽实践渠道,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及全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财税金审专业人才,为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邱兆学 韩 飞 吴艳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