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
创建培训港 助力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
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现代职业技能,还能领略传统手工艺的特殊魅力。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港的真实写照,也是其助力学生实现职业梦想的生动缩影。
浙江省宁波市优化职业教育创新力,建成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港(以下简称“培训港”),以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为管理主体,整合了全市35家公办职业院校、135所公办成人学校等优质培训资源,打破校际、校企、校社以及系统内外的传统边界,构建出“线下+线上”“驻园+分散”“院校+企业”“统筹+自主”多样态结合、多层次融合、多类型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健全组织架构 优化组织体系
紧扣产业脉搏,赋能人才发展。培训港聚焦宁波市产业发展的核心脉络,深入开展服务供给侧的常态化研究,精准对接宁波361产业等本土经济发展需求,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培训产品,为市场输送技能型人才。以线上双向互动的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线下“一心多点”的实体培训园区(平台+园区+基地)为主体,全面整合中高职院校、成人学校(社区学院)、培训机构等优质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拓展横向联系。
同时,培训港联合人力资源机构,借助市场化机制,实现实体培训教育资源整合、企业信息共享,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的生态型培训园区,为宁波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整合多方资源 促进多元协同
培训港广泛汇聚在甬中高职院校、成人学校(社区学院)、社会机构等职业技能培训单位和各类需求企业,共同打造紧密协作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同体。
在政府层面,由宁波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多个经济产业主管部门,形成常态化的沟通协商工作机制。在企业层面,成立产业培训服务联盟,由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组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人力资源供给。在师资层面,不断汇集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专家和师资,组建各领域的专家师资库。在个人层面,针对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待业人员、新农人等不同人群组建相应的服务社群,提高服务精准化。
面向市场需求 促进供需匹配
培训港开展各类进产业园区的“直通车”活动,让人才培训服务真正定制化。畅通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双方的对接渠道,探索产教融合联盟的运作模式,在院校、协会、园区和社区等场所设立工作服务站,形成专项的工作机制,建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利益共有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同体。
培训港建立常态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和招聘需求的收集通道,并进行监察检测,杜绝“伪需求”,把经过筛查的真实需求快速传输到培训机构。通过开展职业院校品牌培训项目培育和社会机构(含企业)培训品牌项目优选等系统性举措,促进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数字赋能 提高建设效益
全力打造运营数字电商平台。培训港开发完善2C、2B端的微信小程序客户端,汇集所有的培训和服务项目,配备项目详情页浏览、客服咨询、线上报名等电商服务功能。建设全功能后台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统一管理,实现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等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及数据的收集、汇总、统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培训港不仅是优质培训项目的集聚中心,更是地区培训信息的数据枢纽和“一人一技”终身技能培训的实践高地。通过全面提升普通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与技能水平,培训港已然成为宁波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创新引擎和行业典范。
培训港将继续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宁波市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付 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