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
锚定发展新航向 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重塑经济版图、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典型代表,洛阳理工学院肩负着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学院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通过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持续注入强劲活力,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准锚定产业坐标 优化专业布局架构
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决定着高校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力。洛阳理工学院围绕河南省“7+28+N”、洛阳市“5+17”产业链群,优化校内学科专业布局,组建绿色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学科专业集群。通过强化优势专业、升级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实现产业人才供需两侧的精准对接。
学院依据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趋势,分类建设14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以及多家建材企业共建智能化绿色建材产业学院,为行业智能化转型输送专业人才。省、校两级产业学院布局的形成,构建起高校、企业、地方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所需的人才动力。
创新管理服务范式 激发产教融合潜能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是学院释放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学院制定完备的建设规范与管理办法,健全产教融合组织架构。现代产业学院成立实行理事会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相适应。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政校企行研多方联动,建成课程、生产、创新创业三大实训平台。校企共建的一体化实验实训平台,将工业现场搬进实验室;生产性实践实训平台,构建灵活共赢的合作体系;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整合校内资源,全方位助力实践教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实践支撑。
融合数字前沿技术 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新机遇与挑战。洛阳理工学院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力推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推进校园教育新基建,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按照“协同共建共享”的思路,建设5G与校园网融合的双域专网,实现校园网络和学习平台的无感接入。同时,学院上线IOP物联网智慧教学融合平台、智慧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四大平台,实现对教学过程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化分析、智能化运行和信息化管理。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学院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校际、校企协同创新,融入新技术,共建共享数字化平台,实现实验资源整合共享。以绿色建材产业学院为例,其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借助大数据跟踪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精准指导。
协同发展成果斐然 助推地方经济繁荣
近年来,洛阳理工学院以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院与144家企业建立三层六维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校企人才培养在需求、技术、文化3个层面的全面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方面,学院创建了2个国家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14个产业学院和2个行业学院,形成了37个工厂场景式校内基地和3个产业现场式校外基地集群,实现了产业全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人才选拔的重要渠道,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洛阳理工学院以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当地经济建设注入了新质生产力。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和经济强省作出更大贡献。(丁梧秀 王淑珍)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