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推进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依托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基于工程认证的职业本科‘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职业技能拔尖创新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创新“盯苗子、建工坊、看三力”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盯苗子”实现高潜力人才的早期精准选拔、借助“建工坊”搭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运用“看三力”开展长周期多维度的评价,有效破解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难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盯苗子,实施精准化选拔,解决创新人才发现难问题
针对早期筛选不准、拔尖创新人才发现难的问题,学校通过在乡村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科技项目体验等科普活动,实现职业启蒙蕴幼苗;通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现贯通衔接选优苗;通过实施“龙翔”计划,运用“限时培养测试一体化”选拔方法,实施“成果导向+常态考察”的阶段评估方案,实现动态筛查识壮苗;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建立优秀学生跟踪机制,实现靶向匹配擢特苗,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体系。
建工坊,实施协同化育塑,解决创新人才培养难问题
针对产教融合不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的问题,学校构建了“多跨协同建工坊、项目协同精技艺、匠师协同育匠才”的协同化育塑模式:企业提出产业人才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学校拟定培养思路、设计培养方法,学校与企业协同完成工坊组建,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校企协同开发云控电机等真实性生产实践项目、网络安全等技能竞赛项目、智能网联等科技研发项目,共同设计并实施“生产实践项目—技能竞赛项目—科技研发项目”逐级递进的训练路径,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载体,项目协同精技艺;企业派出产业工匠导师,开展技术创新指导,学校安排教学名师,进行学习方法培养,企业与学校协同完成课程资源开发,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研发测试新产品,校内教师帮扶企业工匠教学能力提升,企业工匠帮扶学校教师把握企业岗位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牵引,匠师协同育匠才。
看三力,实施长周期观测,解决创新人才评价难问题
针对持续跟踪不够、拔尖创新人才评价难的问题,通过科学设计并实施短期评价、中期鉴定和长期观测三阶段评价方案,形成了完整的长周期多维度评价方法。短期评价以“硬实力”为基础,通过任务书完成情况,技能等级证书、竞赛证书获取情况评估短期专业成长与实践能力;中期鉴定以“创新力”为核心,通过产品成果、专利授权、创新大赛奖项和科研项目参与等关键指标,绘制苗子画像评估综合创新力与跨界整合能力;长期观测以“发展力”为指引,通过持续观测拔尖创新人才的职业与发展轨迹并形成报告;深入分析其成长路径和社会影响力,通过校友活动、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评估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贡献度,形成发展力观测报告。
学校依托“卓越技术技能人才计划”,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于2018年开始在全校46个专业推广。目前已建设工匠工坊189个,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技能高超的创新型拔尖技术技能人才2500余名。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高职)全国名列前茅,培养了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李小松等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龚小勇 刘 明 童世华)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