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干创新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深入实施“1145611”工作思路,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一年来,广西市场监管系统促成7项市场监管领域全国改革创新试点、3个国家质量基础设施、1个国际标准化机构落地广西;在全国率先打造“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服务点,向小微主体发放贷款361亿元,牵引各类经营主体获贷款超4000亿元;提出并推动“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升格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总体品牌。

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

深化准入准营改革,获上级单位授权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开展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在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开办餐饮店等方面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办事实现“一地、一窗、一次”办成,开办企业零成本、1天内完成。创新推行“经营主体服务码”,62万户企业实现“一企一照一码”。强化公平竞争治理,创新推行公平竞争审查三重“双审”工作方法,审查政策措施1732件,提出审查意见152条、清理119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抽查,督促整改政策措施15件;纠正不当市场干预行为14起,查办行政性垄断案件数量居全国前列;查处民生领域、涉企收费价格违法案件713件。优化惠企助企帮扶,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1872户,生存型、成长型个体工商户营收分别增长154%、6.34%。全区实有经营主体446.7万户,其中企业123.9万户、增长2.9%,新设经营主体增速全国名列前茅。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进质量强桂建设。强化标准引领,以标准提升牵引“两新”工作,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55项;制糖、茧丝绸、木材加工、中药材等产业地方标准数量居全国前列,蔗糖、柳州螺蛳粉和横县茉莉花全产业链标准分别达306项、570项、204项。加强质量支撑,获批筹建“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国家蔗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建设天然香料香精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食糖及加工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现提质扩容。助推产业升级,累计建成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165个,攻克质量技术难题1563个;广西食糖产业质量品牌强链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服务内燃机精准计量等3个案例入选“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百色电解铝产业成为国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柳州柳工机械纳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入选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武宣、合浦、阳朔、凭祥等20个县(市)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城市名单。

打造知识产权强区。促进高效益运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9件,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148亿元,均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新增备案专利产品760件,同比增长73.5%。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23家,广西玉柴、南方黑芝麻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价值品牌榜;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等12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入围品牌数量连续2年居全国前列。南宁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加强高标准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加强了广西知识产权综合性立法。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专利预审服务分类号,并获批成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三江茶、巴马香猪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优化高水平服务,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指南》地方标准;新增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4个、新增商标品牌指导站12个,总量突破100个。将知识产权“宣传周”扩展为“宣传月”,构建“三级一体化”知识产权服务广西模式。柳州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南宁、玉林受理窗口获评全国优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服务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充分发挥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作用,在东盟国家共建海外农业标准示范区近万亩。出台面向东盟为主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实现境外知识产权服务站在RCEP成员国全覆盖。六堡茶、横县茉莉花茶入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崇左与越南有关机构签订跨境物流服务标准化合作协议。服务打造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香港优质高端认证证书突破1100张,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41亿元,“圳品”认定获证数量居全国前列。与大湾区签订共建“信用大湾区”框架协议,促进制度规则衔接。服务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升级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3.0版,收录RCEP成员国标准题录信息8.6万项,服务外贸企业超25万次。牵头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招引强优企业较2023年增长1.5倍;牵头构建涵盖450项标准的平陆运河建设标准体系,助力世纪工程建设。

夯实监管执法新基石

创新监管执法方式。规范涉企监管执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推进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管理,全年减少入户检查3万户次、同比减少21%,实现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推动广西成为全国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兼顾执法力度与温度,“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办案5.8万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2件;出台推行有温度的执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适用包容审慎监管办案数量增至39%。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区12315机构接收处理投诉、举报和咨询32万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1.6亿元;公示消费投诉信息15.9万条、公示率97%。创新推进“一城一品一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新增参创单位3157个、总量突破4万个,培育百姓满意农贸市场228家。

守牢市场安全底线。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开展规模大、范围广、行动彻底的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全覆盖检查各类主体62万户、整治风险隐患14.6万个,排查覆盖率、整治完成率全部达标;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5%,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87.9%,校园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率下降12.9%。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开展工业产品评价性抽查1443批次,总体合格率95.2%,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总体不合格率连续4年下降。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燃气“阳光充装”;创新出台燃气压力管道“十严格”措施,全区在用燃气压力管道检验率全部合格;特种设备精准监管赋码率98.6%。在自治区安全生产考核中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西市场监管“实干创新年”。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深化拓展“1145611”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强党建作表率”“抓改革优环境”“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强主体促发展”“促消费惠民生”“提质量强产业”“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市场监管助力开放发展”“防风险保安全”“市场监管治理效能提升”“强人才创业绩”“树形象展风貌”等12项行动,努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

2025-04-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2034.html 1 <p> 实干创新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