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
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 培育城市管理卓越人才
《教育信息化2.0》《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出台,为我国高校扎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夯实了基础。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突出信息化特点,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山东工商学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自我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城市管理卓越人才。
夯实教学培育基础
教育信息化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科学尝试与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山东工商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构建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功能完整的卓越城市管理人才培育模式。
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学校举办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师生能力提升班,来自省内本科高校的百余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参加培训。围绕“AI赋能专创融合课程设计与教学”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汇聚学界业界智慧强化师资专业化建设,为地区创新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设信息化教学基地。学校建有“数字经济轻量智算与可视化”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山东能源经济”等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传感与集成芯片设计”等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应急管理”等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先进制造业AI大模型”等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建有烟台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
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为育人主线,坚持学生管理与服务并重,营造出师生关系、学生关系融洽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格局。
优化教学培育体系
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建立起彰显高校特色、适应卓越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山东工商学院从课堂入手,持续探索“信息化+高等教育”教学新路径,优化城市管理卓越人才培育体系。
打磨在线开放课程。学校建设优质课程资源,54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10门、智慧树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44门,其中有10门课程同时在2个平台运行;从思政资源挖掘、案例教学设计等方面打磨的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管理学》,成功上线“新华思政”平台,面向全国进行宣传展播。
开设信息化素养提升班。学校举办以“AI入门与精通”为主题的AI兴趣培训班,通过“理论讲授—案例推演—项目实训”递进式教学,结合数据隐私、内容可信度评估,深入解读AI核心架构与大模型优化策略,引导学生思考AI技术社会责任;引入企业实战案例,着力提升学生应用逻辑与实操技能,培养技术素养与创新思维。
强化典型课程教学设计。学校通过总结多轮教学实践的经验,并借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高校的建设理念,提出在“五维联动”(课程劳育、文化劳育、学术劳育、实践劳育和专业劳育)的基础上向“三元结合”(课程劳育与实践劳育结合、知识劳育与思政劳育结合、专业劳育与学术劳育结合)发展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建设路径上,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团队授课和充分使用线上教学工具的基础上,顺应教学形势的发展,开展基于AI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效能的进一步提高。
拓展教学培育策略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科技化、教学方式现代化。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向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山东工商学院从方法入手,继续培养能力导向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拓展城市管理卓越人才培育策略,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学科类竞赛为牵引,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学校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华东赛区选拔赛,在3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城市体检评估体系视角下老旧小区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网格驿站供需匹配研究》等多部作品获奖,全部晋级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赢得评委的高度评价。学校举行《城市社区治理调查与实践》课程调研大赛,9支调研小组围绕“公益慈善融入网格化社区治理”选题,从社区基金现状、网格驿站优化布局等问题进行调研陈述与数据分析。评委老师们的点评既肯定了同学们调研报告撰写与展示的努力,也给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启发。学校举办公管院第一届数据分析大赛,历时一个月的比赛分成初赛和决赛2个环节,参赛者以指定材料为基础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对基础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后,进行现场合理性阐释和答辩,让学生充分认识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重要性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实现人才培育的双向赋能。山东工商学院带领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塔山社区参观学习,采集数据与信息,依托《城市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与社区工作者共同完成塔山社区案例集的编撰任务;组织开展系列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以赤子之心感知时代呼吸,在笃行实干中淬炼青春、在服务奉献中担当使命,执“实践”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于海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