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

祝惠春

我国证券业迎来全面风险管理升级。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这意味着证券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正式迈进“全口径、穿透式”监管新阶段。

2020年,中国证监会批准6家证券公司实施并表监管试点,为试点转常规探索和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及经验。在4年多的时间里,我国证券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证券公司专业类子公司数量增加、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市场服务功能更为丰富、国际化发展稳妥推进。但这些变化也使得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有效监测跨市场、跨地域的潜在风险传导。证券公司强化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亟需出台统一、全面、兼具可操作性与前瞻性的行业性管理指引。

此次《指引》应运而生,展现出三大制度创新。监管边界重构,明确并表管理范围,形成覆盖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的全口径监测网络。管理架构革新,加强对子公司及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建立健全并表管理协作机制,将并表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实现“治理架构—业务协同—风险量化”的立体化升级,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内部无序传递和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播。文件还明确要求每3年引入外部机构评估,这一机制将倒逼券商建立持续改进的内控闭环。

此外,在操作层面,体现了差异化安排,针对头部券商与中小机构的现实差距,设置最长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避免“一刀切”,为行业预留充分的技术改造窗口。

由于《指引》要求从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加大投入,预计这将引发行业新一轮数字化建设热潮。一些头部券商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整合境内外子公司数据的实践,也印证了《指引》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效应,预示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行业格局演变趋势看,行业将加速分化。具备先发技术优势和资本实力的头部券商,有望通过数字化的系统风控能力构建新的护城河,而资源有限的中小机构或将面临更大的合规成本压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行业将从规模扩张向资本效率驱动转型,推动实现风险隔离机制与业务协同效应的动态平衡。

这场风险管理升级不仅关乎监管指标的达成,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为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夯实制度基础。这项制度好比为建造跨海大桥浇筑桥墩,为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运行提供了结构性保障。当数字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真正融入发展基因,证券业方能行稳致远。

2025-04-23 祝惠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2695.html 1 <p> 夯实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