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广东理工学院

双维融合 交叉赋能 锻造标准化工程复合型人才

标准化工程复合型人才是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无论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都对标准化工程复合型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标准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高层次的标准化人才,提高标准化工程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服务支撑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关键。

广东理工学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扣国家标准化战略发展需求,以《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行动纲领,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在广东省高等教育领域率先破局,探索标准化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打造“双维融合、交叉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标准化人才。

精准定位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在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初期,面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架构系统性不足、实践教学薄弱等发展瓶颈,学校以前瞻性眼光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标准化需求专项调研,提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方略,确立“标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

同时,学校精心打造需求导向型实践教学新样态。打造“三维一体”训练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标准编制模拟系统,单项模块开发认证流程与沙盘,综合模块贯通“预研立项—起草—发布”全流程沉浸式实训。构建“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操作实验—专业技能实验—综合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从模拟训练到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跃升。

学校改革成效显著,标准化工程专业主导与参与28项标准制定,包括2项国家标准、3项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教学资源建设丰厚,出版《区域标准治理原理与实践》等3部核心教材。学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法解读与回应》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特等奖,彰显学校学术影响力。

双维融合 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课程体系

针对传统标准化教育理论脱离实践、产教融合不足的困境,学校锐意革新,创新提出“双维融合”育人模式,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性创新。

纵向贯通维度:系统打造“数学工具—标准应用—工程实践”的能力进阶链条,着力夯实学生的标准化核心素养。通过《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基础课程与《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进阶课程的有机衔接,形成递进式能力培养闭环,确保学生能够将数理分析方法深度融入标准化实践全过程。

横向融通维度:创新开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治理》等区域化、数字化特色课程,将区域发展战略、数字技术应用等前沿要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这一改革使课程体系的逻辑关联度显著提升35%,有效破解了标准化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关键难题。

闭环培养 “以赛促学”驱动学科竞赛反哺教学

学校充分发挥标准化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示范作用,创新打造“项目驱动式”竞赛育人体系,通过真实产业案例导入、跨学科团队协作等教学改革举措,构建起“校赛—区域赛—全国赛”三级进阶式培养机制,形成“竞赛—教学—就业”闭环体系,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近3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先后斩获48项奖项,2019年以来,连续7年成功举办校级“标准化+”调研大赛。2023年,学校承办全国标准化大赛华南区域赛,吸引108所高校2600余名学生参赛,学生斩获全国赛一等奖2项,参赛论文入选中国标准化年度优秀论文。在全国大学生标准化竞赛中,成绩持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获奖成果系统转化为教学案例库和课程资源库,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业”的良性循环,充分彰显了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广东理工学院将持续以服务国家标准化战略为己任、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双维融合、交叉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标准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学校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为服务国家标准化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打造中国标准化高等教育的“广东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

(魏 嫚 刘香萍 韩 燕)

·广告

2025-05-27

广东理工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4406.html 1 <p> 双维融合 交叉赋能 锻造标准化工程复合型人才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