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枣庄学院

聚力打造“1345”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

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战略部署。2025年颁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在此政策背景下,枣庄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性提出“产教城融合发展”战略理念,系统构建并实施“1345”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有效服务枣庄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以“一个标准”指引应用型大学建设

2020年,学校牵头制定了《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试行)》。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有性质,系统性地在产教融合模式、科研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评价机制等10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建设要求强化。同时,为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和成效评估,还精心制定了各分项建设的具体指导标准,并配套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考核方式。这一系列举措,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指引,有力地促进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三个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地融通”三大融合策略,积极与枣庄市各区市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此,专门制定了《枣庄学院助力枣庄市“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行动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推动地方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了政校行企多方深度参与的“枣庄学院理事会”和“专业理事会”两大平台,确保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这些举措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有力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四个共建”打造产教城融合新载体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枣庄及周边大企业共建有301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3个为省级示范性实习基地。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地方企业成立锂电、现代制药等17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5个为省部级、另有2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获批数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石榴研究开发等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国家林业草原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共建人才引育平台。与市政府共同举办博士论坛,对接区域产业引进博士以上人才264名。2020年至今,遴选“科技特派员及副总”552人次赴地方挂职。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发力,构建起“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融合发展生态,为区域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五个对接”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学科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链,学校现有68个本科专业中,58个与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密切对接,遴选了地方迫切需要的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2个学科建成硕士点。课程内容对接职业岗位。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近3年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数达397门,获批“1+X”证书试点35个。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引企入校,实施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8个。开展“锂电精工班”“欣旺达卓越工程师”等特色班。聘任行业教师和产业教授476人。科研创新对接企业需求。对接企业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2020年至今,学校承担企业委托课题3013项,到账经费4.69亿元。学校文化对接地方文化。发掘枣庄班墨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承办3届全国新时代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创建枣庄文史研究院、运河文化研究院,创办《墨子学刊》,出版地方文化史志类著作22部、世界语版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13部。全面推进“班墨+”文化育人工程。通过“五个对接”构建产教城融合闭环生态,实现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同频共振,同步以班墨匠心文化厚植育人底色,为区域发展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地方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多维成果”检验人才培养新成效

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1345”模式成效显著:近4年,学生承担双创项目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等获省级以上奖励6398人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连续保持在30%以上。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枣庄学院以“1345”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书写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生动答卷。这座根植鲁南大地的高等学府,正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务实笃行的办学实践,蹚出一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特色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智慧与力量。

(数据来源:枣庄学院)

·广告

2025-05-28

枣庄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4447.html 1 <p> 聚力打造“1345”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