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以科创为炬 照亮培育卓越人才之路

在国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浪潮中,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与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民族复兴培养创新力量的使命。山东师范大学建校75年来,植根齐鲁文化之沃土,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扎实的学科积淀,培养了大批服务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其中,地理与环境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将科技创新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一条“党建引领、制度保障、知行合一、协同育英”的卓越人才培育之路。

制度筑基,以务实之策筑牢科创育人根基。学院坚持“党建促科研、党建促学风”的理念,以制度建设的“实”为科创工作的“果”夯实基础。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创新推行“党建+”三维履责考评机制。近3年,学院教师获得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山东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等近10项。针对班主任岗位实施“工作量补助+年度考核”的刚性管理制度,把科创指导成效与教学奖励直接挂钩。在学生培养方面,率先实施“四位一体”本科生全员学术导师制度,通过“课程作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的全链条指导,助力学生早入科研门、早立创新志。

知行合一,以创新之力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院始终引导学子以“新”为要,将理论创新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让科创成果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民生改善。

从创新成果看,无论是共享单车发展困境的协同治理研究,还是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的探索,都紧扣时代脉搏。2023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项目《重生OR沉寂:收缩型城市发展困境的涅槃路径》,聚焦城市化新阶段的重大命题,提出“三位一体”协同治理策略,为收缩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山东师大智慧”。

从政产学研融合看,学院为学生搭建从实验室到社会转化的桥梁,学院与5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为学生科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积极促进跨学科融合,学院的“收缩型城市”项目团队融合多领域知识提出创新模型被SSCI一区期刊收录,针对共享单车的研究跨越多学科,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提升了研究深度与说服力。

协同育人,以温暖之心守护科创路上的青春理想。学院以“暖”心育人为宗旨,构建起“教师引导、团队协作、全院支持”的育人生态,让科创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学院搭建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齐鲁地理大讲堂”“黄河大讲堂”“博士启航路”系列活动累计举办120余场,邀请专家开展创新创业赛事辅导,为学子们打开了学术视野。协同育人的浓厚氛围催生出丰硕科创成果:学院在近4届“挑战杯”竞赛中斩获10多项国家奖;学生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多项专利与软著落地转化。

从实验室里的潜心钻研到田野间的实地调研、从赛场中的自信答辩到成果落地的欣慰时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科创育人之路,是一部“以创新点燃理想”的奋斗篇章。未来,学院将以更深厚的学科积淀、更开放的育人视野,让科创的“星星之火”照亮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为培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发展”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王成新 程 钰 朱承熙)

·广告

2025-07-1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6816.html 1 <p> 以科创为炬 照亮培育卓越人才之路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