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京举行——
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
7月10日至1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和合共生之道,共绘和平发展图景。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本次会议的举行架起了融通中外的文明之桥,开启了交流互鉴的团结之窗,彰显了中国方略、中国方案的胸怀与担当,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落实,也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构建开放包容世界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具有积极意义。
在论坛开幕式上,印度尼西亚民主斗争党总主席、前总统梅加瓦蒂忆及1955年亚非会议时语气激昂,“今年是标志着亚洲和非洲各国在印尼万隆市以团结和独立精神凝聚在一起的70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即大家熟知的1955年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不仅是印尼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更是至今仍深刻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篇章”。
“我将中国视为值得效仿的典范。”梅加瓦蒂坦言,这个曾参与亚非会议的国家,如今已崛起为全球政治经济强国。其发展历程印证了全球南方国家——那些曾被视作“边缘地带”的群体完全有能力成为世界格局的核心力量。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当前部分国家回归零和思维,世界各地战争与对立不断重复上演,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旗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联通世界,以各种全球性倡议推动各国实现发展,增进相互理解,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霸权逻辑,承认文明多样性,为全球治理注入可持续的东方力量。
“莱索托有句古话:‘智慧不存在于一个家庭中,而在所有家庭之中。’莱索托高度赞扬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以及推动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举动。文明交流对话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莱索托外交部常秘波利卡普表示,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分裂和不平等现象,推动文明对话交流在当今世界极为必需。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商品、人力等资本的交换,也应当是思想价值和文化的交流,各国应该凝聚起更多包容发展的共识,接纳世界上的不同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不是强加单一的模式。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党总书记本穆巴拉克表示,开展文明对话的条件是承认他者,这里的承认并不代表完全一致,而是尊重差异性、合理性。文明对话应基于创造性的互动,以开放态度探索共识。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世界人民交流的桥梁,如今中国又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三大倡议,为构建多极化的世界提供了智慧和方案。
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秘书长阿卢什表示,不同文明始终是人类创新的重要源泉,文明对话是人们互相理解的支柱。要推动实现世界和平,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在不同文化人民之间搭建起桥梁,破除误解,增进互相理解。“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这体现了国际社会超越分歧的真诚意愿。中国倡导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我们期待中国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如何以文明互鉴促进全球更好的发展是与会嘉宾普遍关心的问题。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活动,无论何时都是实现世界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马里手工业、文化、旅馆业和旅游部部长马穆·达飞介绍,公元8世纪到15世纪,撒哈拉地区已经形成庞大的商贸网络,该地区的人们依托这一网络开展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如今是全球化时代,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全球经济的繁荣理应让所有人受益。在这方面中国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像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连接起了众多国家和人民,让包括撒哈拉在内的广大区域都获得发展机遇,全球需要以开放心态实现合作共赢。
保加利亚国民议会教育和科学委员会主席、前副议长安德雷伊·乔尔巴诺夫表示,技术创新对各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国间需要互相学习并且分享实践案例,当前也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供各国间共享和交流,这就像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桥梁。开放交流是现代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文明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的基础。各个政府应当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发展环境,共同塑造一个基于彼此尊重的未来。
“中安双边贸易非常繁荣,2024年,中安双边贸易额208.8亿美元。”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党总书记保罗·庞博洛对中安合作数据信手拈来,对中安合作更是赞不绝口:“中国是安哥拉的重要伙伴,尤其在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在安哥拉,中方合作项目涵盖很多领域,包括交通、人力资源培训、铁路、电力等,这些合作符合安哥拉的现实发展需要。可以说,中安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这样的双边合作在当今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和深层变革的背景下更显弥足珍贵,庞博洛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可以促进中安、中非交流交往的活动举办,“如同过去我们曾携手并肩,未来我们也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进科创交流合作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与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其中,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正是最重要的文明交流渠道之一。”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部长郑立慷表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绿色生物技术等正深刻重塑社会形态与文明根基,必须确保各国能平等地获取这些技术与知识,使科技进步成为联结不同文明的桥梁。
郑立慷表示,近年来马中双边关系持续深化,双方已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国正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致力于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将进一步促进各国技术交流、共享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交流合作不可或缺。”多米尼加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部部长富兰克林·加西亚·费尔明表示,“当前中国在多项前沿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多中两国通过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等平台,不断深化创新技术领域的交流。我们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中多学术合作、师生交流、联合研究等项目,架起理解、合作与进步的友谊桥梁。”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焦点。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执委纳文·瓦索亚表示,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速度远超以往任何技术革命。在此进程中,亟需建立包容性的多边治理框架,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管,尤其要重视提升AI技术的可及性。为此,WFEO正实施“非洲工程能力建设计划”,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工程师”等强化培训课程,弥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技术鸿沟。
近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这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的重要指南。”联合国经社部政策协调助理秘书长比约格·桑德凯尔表示,决议聚焦AI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国际合作的务实举措,将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AI能力,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