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和中国之变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思政课承担着思想引导、价值塑造的重要任务。以“大思政课”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成效,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育人优势,做好“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动“大思政课”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凝练学科和学术研究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以党建引领为主线 明确“大思政课”建设思路

通过党建引领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将党建具体环节与“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保障,以党的政治理论和思想理论为指引,统筹指导各项工作。

党建助力思政课程建设。学院结合时代需求与学生特点,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一是持续推进德法教研部《思想道德与法治》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针对性开展党建专题活动暨教学科研集体备课会,采取“说课+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课堂创新力。二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青教赛磨课会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孵化器”、集体备课的“示范课”,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径,提升参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实效。

党建汇聚思政教育合力。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着力打造特色思政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优质“大思政课”特色教学资源,开发《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与青年使命担当》同城大课堂、初心课堂等一批思政课建设品牌。学院积极参与泰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举办共同体建设推进会、参加泰安市“首课思政负责制”宣介研讨会,凝聚各方共识,加快推动共同体建设,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思政教育展智慧。优质的“大思政课”是理论加实践的综合体,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体,承载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任务和时代使命。学院秉持创新与务实的理念,把握好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等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党建引领丰富实践学习活动。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创新实践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组织学生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先后承办校“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耀动青春·我爱思政”微视频大赛等比赛竞赛,以新颖的方式、丰富的方法和多元的手段鼓励学生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知识、练就真本领、解决真问题。

以党建引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院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融合模式,成立二级心理辅导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切实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以党建引领为载体 实现“大思政课”校地合作

学院聚焦国家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勇担高校服务地方职能,积极探索高校服务地方的新路径,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地方经济发展、基层党的建设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建设影响力。

着力打造“校地联动”党建合作优质品牌,学院先后与地方社区、红色文化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签订“党建联建 校地共融”共建协议、打造党建共建示范基地等,双方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党建联建关系。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助力工作。学院坚定强农兴农、以实际行动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开展“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专题调研活动、农业生态文明实践调研活动,完成110个“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工作。在思政教学、党建引领、政策解读、田野调查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力量。(陈慧文)

·广告

2025-08-08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8409.html 1 <p> 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