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新时代劳动者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在新时代建设与创造的依靠力量和强大优势。党中央多次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劳动者,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培育劳动者“红思想”
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心,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两翼齐飞,管理圈、学习圈、服务圈协同发展的“一心两翼三圈”新模式。打造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思政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一中心、两主体、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开展“一课一特色”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建设6个专业大类课程思政资源库平台,建成2门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山东省首届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落实校系两级党组织书记、校长(系主任)讲思政课制度,全年校系两级负责人共讲思政课71次,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红色思想”。
实施“校园文化浸润”工程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铸造劳动者“铁肩膀”
实施“校园文化浸润”工程,打造校园党建文化和劳动文化。建设“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路”、党建文化林,打造百级党史台阶,建设劳动文化广场和劳动文化长廊;先后举办21期劳动大讲堂,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 同上一堂思政课”全省示范宣讲活动,邀请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周”,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感召全体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通过党建文化和劳动文化,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铸造新时代劳动者“铁肩膀”。
实施“职业荣誉养成”工程
涵养职业荣誉观念 锻造劳动者“直腰杆”
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精神。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大比武”等活动,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以“迎新启航,点亮未来”“数说未来·学长学姐去哪儿了”等为主题,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观念,锻造劳动者“直腰杆”,引导全体学生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建功立业。
实施“技能工匠培养”工程
强化教育内涵建设 打造劳动者“硬本领”
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引育并举推动人才队伍提质增量。教职工中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齐鲁工匠”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建设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有全国技术能手1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93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牵头成立的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培、鉴”产教融合新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技能工匠培养”工程,着力打造劳动者“硬本领”。近3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430余项,其中国赛一等奖38项、省赛一等奖150项,159名学生被认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实施“体育育人实践”工程
推进体教融合改革 锻炼劳动者“健体魄”
深入贯彻关于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指示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体育育人实践”工程,深化体教融合,积极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锻炼劳动者强健体魄。利用教职工是武术七段、国内太极文化传承知名专家的人才优势,组建太极文化教学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提出“教、习、研、医、养”五位一体太极传承新模式。师生在国际比赛中荣获金牌13项、在全国比赛中荣获金牌22项,培养的优秀学员先后去德国、芬兰等地开设太极拳馆。常态化开展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积分赛,并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技活动,足球、篮球、太极拳等项目陆续取得突破性成绩。在2024年10月举办的山东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男子足球赛乙组冠军、女子足球赛乙组亚军的优异成绩。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动“一融双高”,在党建“双创双带”工作中,建设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连续获评优秀等次。下一步,学院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贡献。
(丁林曜 王洪彩)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