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CIPP模式嵌入小学教育专硕双导师制培养质量评价的路径探索
深化构建小学教育专硕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实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大学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为理论框架,深度嵌入“高校导师+实践导师”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实施评价要素梳理与优化、评价机制创新与保障、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逐步探索化解小学教育专硕传统评价“碎片化”与“静态化”瓶颈问题的新路径。
背景与输入评价双轮驱动
构建质量评价新框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教育硕士培养评价体系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关注课程成绩和学位论文等硬性指标,对学生的师德养成、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以及基于实践的反思性研究能力等高阶品质关注不够;大多采用期末集中性、回顾式的评价模式,缺乏过程评价对培养过程实施的精准诊断、反馈和调控;“双导师制”协同育人的具体效能尚未被纳入评价体系等,亟待构建新的评价框架。
学院在小学教育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方面已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为质量评价新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背景评价方面,学院扎实开展调研,紧扣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现实需求,清晰地描绘了用人单位对小学教师的素质画像和核心期望(如跨学科教学能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能力、融入沂蒙精神的师德师风养成等),为构建针对性、地域化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关键依据。
在输入评价方面,学院形成了“资源—条件”评价模型,全面评估校内导师队伍的学术指导能力和校外实践导师的专业水平。目前,双导师队伍校内导师主要由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师组成,校外导师主要由地方政府、各中小学的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以及有影响力的教研员组成。
同时,学院依托各类教育资源,构建“理论—实践—案例库—在线资源”多元化课程体系,在院级实践教学基地之外,构建院校两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共同开展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活动。
过程与成果评价双向联动
形成动态评价新机制
“培养”与“评价”两个环节割裂是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亟需建立一种“培养—评价”耦合共生的协同机制,将评价嵌入培养全过程,使其适时反哺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形成闭环驱动的质量提升系统。
对此,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有创新性的过程与成果评价举措。在过程评价方面,学院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为每位教育硕士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教学、课题研究等环节的表现。同时,学院充分借助双导师协同作用,以定期导师组会议、联点指导记录等形式,明确校内外导师在数据采集和指导过程中的职责与互动节点。如在微格教学、实习过程的指导中,实践导师要对学生进行课例观摩、现场指导,并将学生的教学实践表现及时记录下来;校内导师负责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指导,并评价学生教学实践后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教学能力。
此外,学院还引入了其他评价主体,如实践学校的合作教师,对学生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等资料收集统计,做好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多维评价反馈。
在成果评价方面,明确要求学位评价应全面考量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成果在学位评定中的重要性。除了重视学位论文的审查外,学院充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案例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教育行动研究等教学实践活动并形成过程性评价资料,作为其毕业考核评价标准之一。例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等项目,并屡获佳绩;部分学生参与的教学案例成为中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库案例。
多元协同数智融合
完善评价支撑新体系
评价体系若要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功能,需要依靠制度、技术、生态等多方面支撑的系统工程。当下,教育硕士培养评价面临一些共性挑战,如“双导师制”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协同育人做的不实;教育硕士评价数据呈现碎片化,数据彼此割裂,难以给出完整准确的培养反馈;评价结果未能有效转化为针对性、闭环性的培养改进行动等。建设系统性、支撑性的教育硕士培养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学院在评价新体系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经验。近年来,学院先后出台导师综合评价办法等文件,规范双导师职责,为“双导师制”提供制度保障。在适应并深度嵌入CIPP评价模式上,还需通过制度完善、技术应用、生态构建等手段,进一步完善评价支撑体系。
在制度完善方面,正在出台《教育硕士双导师协同育人工作规范》,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机制,倒逼培养质量提升。
在技术应用方面,正在借助大数据绘制动态能力发展图谱,实现学业异常预警并推送针对性干预建议;将数据可视化呈现为趋势图、雷达图等形式,为培养决策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
在生态构建方面,正在进一步推动政府、高校、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成立教育硕士培养联盟,开发实践导向的评价标准库与案例资源库,搭建多方互动交流平台,形成“共商标准—共享资源—共同成长”的协同模式。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征程中,将CIPP评价模式与“双导师制”培养质量评价深度融合,不仅是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突破,更是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小学教育专硕“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及其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培养更多具有教育情怀、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小学教育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赵 勇 高云静)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