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美丽城市怎么建

张鲁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兼顾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与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通过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为新一轮城市绿色转型和美丽城市建设明确坐标。去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7%,一方面,城市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另一方面,城市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70%以上,绿色技术创新累积势能强劲,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当前最现实、最紧迫的选择。

低碳转型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需在能源结构、产业体系与居民生活等多环节同步升级:通过空间资源优化、技术集成与数字化改造推进节能降碳;提高建筑端新能源使用比例,系统推进建筑绿色节能;用电价激励、绿电认证等机制支持清洁能源开发。统筹传统产业改造与绿色产业培育,建设零碳园区与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钢铁、化工等行业绿色升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工具,发挥金融激励作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发展高效低碳交通装备和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引导居民减少日常能耗与碳排放。

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成效是绿色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继续完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管控措施,强化多污染源综合防治;严格机动车尾气检测与高排放车辆淘汰,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提高收集与处理能力;实施城市河湖水系系统性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与生态功能。对受污染土壤开展全面排查与分类治理,遏制污染扩散,提高土地安全有效利用水平。

持续推进“无废城市”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相较传统“收—运—填(焚)”模式,零废弃理念立足资源—废弃物全链条,从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各环节可能产生的浪费出发,推动设计再造与流程重构,使产品能够再利用、可维修、可升级,并以更高比例回归市场或自然循环。我国“无废城市”试点通过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与协同治理,正在积极探索更环保、更长效的城市运行方式。下一步,应以绿色项目为牵引,深化“无废细胞”建设与典型场景落地,优化商业设施与居民社区垃圾“收—储—运—转”系统,提升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水平,坚决避免“先分后混”。

绿地公园面积持续增加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关键举措。要规划布局好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量。加大对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公园品质及服务功能。并通过对城市绿道、街头社区绿地、口袋公园等“小而美”生态节点进行生态空白补充和绿脉串联,形成完整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使其产出更大的绿地生态效益。创新“生态+”的多元文明融合方式,丰富生态文明表达内涵,用更高质量的绿色空间托举起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绿色城市建设的更高层次追求。《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指出,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化导致生物丧失的有效途径。伦敦对城市建成区重要栖息地及廊道进行分级保护与管控,新加坡则构建“基质—斑块—廊道”城市绿色网络,以上都表明人类空间与自然栖息地可共生共赢。因此,绿色城市建设不但要守护好城市的绿水青山,还需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融入城市设计理念,留足生物生存空间。同时,建立城市全域和城市间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

(作者系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

2025-08-30 张鲁彬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9563.html 1 <p> 美丽城市怎么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