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工智能+煤炭”新契机

王轶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地质勘探、煤矿采掘(剥)、煤炭洗选、生产调度、安全管控、设备管理等典型场景,融合应用智能模型,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助力少人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稳步推进减人、增安、提效,进一步夯实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这为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锚定了方向,煤炭企业迎来全新发展契机。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面临安全生产风险高、生产效率有待提升、人力成本高昂等问题。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这些痛点问题有望逐一化解。地质勘探环节中,人工智能可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快速精准识别潜在煤炭储量区域,降低勘探成本,提高资源发现效率;煤矿采掘(剥)过程中,智能设备与人工智能算法协同作业,能够根据实时地质条件自动调整开采参数,实现更高效、更安全开采,减少资源浪费。

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的生命线。通过人工智能构建的安全管控体系,能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借助先进的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技术,系统可及时发现瓦斯泄漏、顶板坍塌等安全隐患,并迅速发出预警,为工作人员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也能让危险区域巡检和作业更加安全,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设备管理是煤炭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人工智能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大大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在生产调度方面,人工智能通过对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当然,煤炭企业在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煤炭生产涉及大量敏感数据,煤炭企业如何在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确保数据安全;煤炭企业需要既懂煤炭业务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目前供不应求;人工智能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对于一些资金相对紧张的煤炭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煤炭企业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借助外部力量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大数据安全投入,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安全使用。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煤炭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人工智能+煤炭”融合发展,是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实,煤炭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各生产环节的应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降低运营成本,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转型升级,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5-09-23 王轶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0908.html 1 <p> 抓住“人工智能+煤炭”新契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