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召回产品更要召回责任

商 瑞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产品召回管理持续发力:天津先后发布多批次电动自行车、医疗器械召回公告;山西通过部门协同打通缺陷产品召回过程中的诸多“堵点”;安徽启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进卖场、进产业园、进电商平台、进校园、进乡镇”行动。

一系列刚性监管举措,有力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也以透明的信息让那些注重品质的企业在市场中赢得更多消费者信赖。

产品召回,绝不只是把存在问题的产品“召回来”。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能够把企业本应肩负的责任“召上来”,促使企业真正重视产品质量,主动担当起对消费者的责任,引导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产品召回就像是一条质量“红线”,以相关标准的不断更新迭代牵引行业朝更高水平稳步迈进。就拿近期针对儿童服饰绳带缺陷所开展的专项召回行动来说,其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不仅直接推动相关产品行业抽检合格率显著提升,让整个儿童服饰行业更加注重产品细节和质量把控,也为其他行业树立了一个以召回促质量提升的良好典范。

不仅如此,产品召回的覆盖范围也在持续“扩圈”,从最初主要聚焦在汽车领域,如今已逐步延伸至儿童用品、消防产品、医疗器械等众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为亿万消费者精心织就了质量安全“防护网”,让大家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能多一点安心、少一点担忧。

随着新兴产业和新消费形态的兴起,传统召回制度正面临挑战。电商模式下,虽说发现缺陷产品可“一键下架”,却因销售链路长、批次难追溯,导致在实际执行召回工作时,常出现滞后情况,影响召回效果和召回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前,《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健全产品召回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召回技术支撑。这为召回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当前,构建一个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成为推动召回机制升级的迫切需求。这需要统一行业标准、打通部门数据孤岛,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唯有如此,才能为召回机制的升级提供坚实基础,使其更好适应发展需求,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推动行业进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召回制度的完善还需拿捏好“严与宽”的平衡。既要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对企业主观恶意隐瞒缺陷、漠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零容忍,对致命安全风险施以雷霆手段,也要为创新业态留出合理的容错空间。比如一些新兴产品,在发展初期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在保障消费者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通过产品召回这一机制,及时发现并修补产品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产品设计,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标准的迭代更新,促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2025-09-25 商 瑞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1022.html 1 <p> 召回产品更要召回责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