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答卷”展现发展底气
能源生产总量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充分展现了中国发展的韧性与底气。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传统能源增储上产,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同时,我国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提升煤炭、油气应急保障能力。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能源供应“量足价稳”,更彰显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达到较高水平。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实现跃升式发展。能源供应结构的优化,带动能源消费“逐绿前行”。目前,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千瓦时电就有1千瓦时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含绿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激发能源市场发展动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完善,发电侧煤电、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能源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基本建成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现全覆盖,现货市场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快铺开。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推动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前行之路,并非一马平川。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与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性、系统性交织,仍需我们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全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