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江西发展成就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是新时代高校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要求。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持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我行我看我讲”实践育人活动,将新时代江西发展成就融入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探索形成了“四色三同一线课堂”实践育人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聚焦“四色”,深挖江西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结合江西地域特色和学校自身办学优势,聚焦新时代江西生动实践的典型样本,充分开发利用“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航空文化)和“古色”(传统文化)等“四色”文化资源。聚焦“红色”文化资源,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场馆,领悟伟大革命精神;聚焦“绿色”生态文化,走进井冈山神山村、于都潭头村、婺源石门村等美丽乡村,践悟绿色发展理念;聚焦“蓝色”航空文化,深入航空工业昌飞公司等航空企业,体悟航空报国精神;聚焦“古色”传统文化,观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等,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院以新时代江西发展成就为内容支撑,讲好江西“四色”故事,构建了15个教学专题和27个实践教学微课的“问题+专题+特色”现场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思政课“所教”与学生“所需”的精准适配,从而解决思政课针对性不够的问题。

实施“三同”,构建顺畅的实践育人机制,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师生通过“同实践同开发同讲述”,共同挖掘体现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撰写一线纪实、设计实践育人专题、打造实践育人精品课例。

在同实践方面,师生共同深入社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一线案例和感人故事。在同开发方面,师生共同挖掘江西特色育人资源,实现实践育人资源向实践育人内容的转化,以及实践育人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在同讲述方面,通过“师生同台”和学生宣讲等多种形式,以讲故事为主要载体,打造了22个红色故事、9个绿色故事、21个蓝色故事、8个古色故事,为学生分享一线课堂成果。

通过发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效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解决思政课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立足江西红土地,充分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师生共同深入社会一线,以讲故事为主要载体,开展“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收获话真知”的实践育人活动,探索形成“团队化+课程化+项目式”实践育人方式。

在“团队化”方面,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校内与校外协同等多种形式,构建多方叙事主体,共同打造讲述典型案例和经典故事课程教学团队,解决“谁来讲故事”的问题。在“课程化”方面,将讲故事与讲道理相融合,使实践育人内容鲜活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形成课程化内容体系,解决“讲什么故事”的问题。在“项目式”方面,以“四色”为主题,围绕其中具体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典型样本中的育人元素,打造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经典故事,解决“如何讲故事”的问题。

2023年10月以来,共开展“一线课堂”活动15次,参与师生达到3000人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使没有参加一线课堂的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资源共享,充分做到了学生全覆盖。将思政课讲在江西大地上,化“理论语言”为“青言青语”,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从而解决思政课吸引力不够的问题,推动了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大思政课”格局下本科生思政课“PBL+CBL+TBL”教学模式研究》(JXJG-22-8-1)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江西“四色”文化为根脉、以师生“三同”为纽带、以故事化表达为桥梁,学院“行走的思政课 我行我看我讲”实践育人活动破解了“针对性不足、吸引力不强、参与度不高”的难题,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实践样本。此外,实践育人活动通过将思政课从“课堂讲台”延伸至“红土大地”,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在主动参与中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

(祖 彦 李静菡)

·广告

2025-10-13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1892.html 1 <p> 新时代江西发展成就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