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鲁迅美术学院

铸牢新时代新质艺术人才培养高地

在科技日新月异、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艺术教育的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鲁迅美术学院(以下简称“鲁美”)作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高等艺术学府,以其深厚的革命文艺传统与先锋的当代艺术探索精神,明确提出了以“创意”与“美学”为核心驱动,全力铸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质艺术人才。这不仅是对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的艺术教育呼应,更是鲁美在新百年征程中确立自身坐标的必然选择。

内核解读:创意与美学的双轮驱动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鲁美所倡导的创意理念,不仅仅停留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层面,而是深刻聚焦于运用艺术思维切实应对社会、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具体挑战。要求学生构建扎实的跨学科知识体系,能够将艺术与科技、商业、社会学等多元领域有机融合,从而创新性地设计出实用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创意的落地转化和价值更大化。

以产业需求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与行业领先企业和地方政府深度协作,共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学生借助这一平台,不仅能提升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还能系统培养将抽象创意转化为可落地商业价值和社会实际应用的能力,最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深厚的传统滋养。鲁美始终坚守其写实主义的教学传统,通过系统的素描、色彩和构图训练,培养学生的精准观察力和生动表现力。同时,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精神,引导学生以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创作和学习,为学生的美学修养奠定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助力学生在艺术探索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创作深度。

当代的美学批判。引导学生深入关注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现象,从而系统性地建立批判性思维。美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艺术技巧的训练,更是一个全面塑造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深刻过程。鲁美学生在创作中融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最终创作出既有艺术感染力又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在东方美学的当代转化上,鲁美重视对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及民间艺术遗产进行深度挖掘与系统研究,并通过现代视角进行创新性转译,以在全球化背景下强化文化自信心,从而培养出既深谙东方美学精髓又具备广阔国际视野的艺术创新人才。

目标塑造:何为新质艺术人才

鲁美所要培养的“新质艺术人才”,是超越传统艺术家定义的复合型、创新型未来人才,具备以下特质。

跨界融合的“联结者”。不仅精通艺术语言,还能与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进行高效沟通与合作,促进不同领域间的创新融合,解决复杂问题,推动跨学科项目的成功实施。

技术娴熟的“创作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家、雕塑家,更是数字艺术家、体验设计师、智能产品架构师,还包括虚拟现实创作者、交互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开发者,能够通过创新工具塑造沉浸式环境和智能化产品,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人文关怀的“思想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深刻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公共议题讨论,引导公众对伦理道德、生态可持续性和文化认同的深度思考,从而强化艺术的社会责任感,推动文化对话与和谐发展。

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善于运用国际通行的视觉语言,通过多元媒介,如电影、摄影和设计,生动讲述中国故事,深入传播东方美学,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的特别魅力与时代风采。

实践路径:铸牢人才培养体系

重构课程体系。为应对教育现代化趋势,设立包括“艺术与科技”“社会创新设计”“智能媒介艺术”等在内的多元化交叉学科课程模块,通过这些模块有效打破传统专业壁垒,促进跨领域融合,并全面推行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强调实践导向和团队协作,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升级教学场景。通过建设高标准的数字艺术实验室、智能造物工坊、沉浸式交互空间等先进设施,配备3D打印设备、人工智能工具和虚拟现实系统,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前沿技术平台。这些空间确保“创意”有地方可实现、让“美学”有新媒介可承载,从而激发创新实践、提升艺术教育体验,并推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强化师资建设。积极引进兼具深厚艺术造诣和前沿科技背景的复合型教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同时,广泛聘请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产业导师,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市场需求;通过建立“学术+产业”双导师制,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鲁美积极与高科技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艺术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和创新任务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营造创新生态。定期举办国际性的艺术与科技节、创意大赛、学术论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交流活力,形成了一个持续迸发创意的学术共同体。

鲁美以“创意”与“美学”为战略支点,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其“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及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是培养方法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变革。通过这一驱动,鲁美培养出的新一代艺术人才,将不再是局限于画布与展厅的创作者,而是能够改善未来生活方式、驱动产业升级、塑造社会美学的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新贡献“鲁美智慧”与“鲁美方案”。

(孙晓宇 赵 莹)

·广告

2025-10-15

鲁迅美术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1991.html 1 <p> 铸牢新时代新质艺术人才培养高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