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
构建“五融五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南昌航空大学赓续国防航空办学传统,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构建“五融五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增强了师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融入理论武装,深学细悟强引领。学校党委通过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读书班等形式,系统深入学习关于国防、航空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深刻理解新时代强国强军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常态化邀请国防航空领域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辅导报告,组织教师赴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防航空教育基地开展实践调研,搭建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平台,筑牢教师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思想根基。将国防航空元素融入“新生第一课”,组织新生参观航空科技馆、“中国精神”主题教育园等地标建筑,大力宣传国防航空领域校友典型事例,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融入思政课堂,精神诠释强接受。将国防航空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深度诠释、生动讲授,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深挖内容,组织思政课教师挖掘江西航空蕴含的宝贵资源,形成教学案例、专题,融入课程教学,确保教学内容有深度。活化方法,邀请国防航空英模人物、红色场馆讲解员等开展“双师同堂”“一课多师”教学实践,将鲜活故事、真实案例融进课堂,使国防航空教育“活”起来。创新实践,在“一线课堂”“大思政课”实践中设立航空行专题,组织学生参观国防航空教育基地、生产一线,打造融国防教育、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国防意识。
融入校园文化,文化浸润强认同。学校将国防航空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浸润式国防航空文化育人场域。构建特色空间,建设航空科技馆、校史馆、火箭广场、三钱雕塑园、“中国精神”主题教育园等为内容的航空文化国防教育基地,形成“一轴二馆五基地”国防航空文化空间布局,并入选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打造品牌活动,开展航空科技文化节、“共筑国防梦”系列活动、“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在共同参与中强化思想认同。推出网络产品,组织国防航空主题网络活动,制作国防航空图片、视频,强化国防航空网络文化供给,国防教育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观看量超10万、点赞超1.3万次,激发了学生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和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
融入专业教育,过程再造强提升。学校始终把国防航空特色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标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航空概论》等公选课,增强非国防航空专业学生的国防航空意识教育。在国防航空专业设立春晓班、强五班、太行班等人才培养实验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进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建设,打造真实教学环境、真实教学项目、真实技能操作为支撑的多维渗透知识能力体系,构建以服务国防航空为目标、以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就业、职业发展一体化,通过聘请企业导师、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强化实践实训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防航空领域就业现状,增强他们投身国防航空的信心。
融入日常管理,知行合一强奋斗。学校将国防航空教育深度嵌入学生日常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流程,引导学生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倡导“学习在昌航”,深入开展“强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夯实服务国防航空的知识素养。倡导“健康在昌航”,开展“校园马拉松”“身心健康月”和“强五杯”系列球赛等,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锻造服务国防航空的强健体魄。倡导“生活在昌航”,推出“宿舍文化节”“绿色低碳月”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集体观念、规范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在共建中共享、在奉献中成长。倡导“成才在昌航”,将国防航空教育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务国防航空中科学规划人生,努力成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王 位 江光亮 万勇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