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探索“美育+艺术思政”融合育人新模式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与心灵教育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承担起塑造灵魂、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秉持“以美育人、传创并重”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通过组建以青年教师及在校学生为主体的临沂大学敦煌民族管弦乐团,多次举办国内外演出与文化交流活动;将沂蒙精神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可演的艺术形象,创排了大型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在“知行合一”的创作与演绎过程中,深刻感悟艺术之美与精神之魂的同频共振,为全国高校探索“美育+思政”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构筑育人共同体:乐团建设的创新实践

学院通过顶层设计,将敦煌民族管弦乐团这一艺术实践平台课程化、职能化,成为集“专业技能训练、思政价值引领、审美教育渗透、文化传承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熔炉,探索出了一条“在艺术实践中实现美育与思政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路径。为实现乐团的育人目标,学院开设了《乐团排练与实践》等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使乐团承担起“移动的思政课堂”和“鲜活的美育载体”双重职能,让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成为践行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

日常排练是美育与思政融合更为直接和深入的环节。学院将排练厅打造成为浸润式的教育空间,对《沂蒙史诗》等红色经典作品的排练,在打磨演奏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学习作品背后的革命历史、感受英雄情怀、理解沂蒙精神的深刻本质。这种将技术训练与思想教育无缝衔接的模式,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临沂大学敦煌民族管弦乐团积极参加各类展演活动,曾携手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临沂大剧院、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歌剧厅等演出,获得来自全国民族音乐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将沂蒙风情与传统文化以现代形式传递给全国观众。创排的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荣获“泰山文艺奖”音乐类作品一等奖,成为标志性艺术成果。此外,乐团两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器乐专项展示活动“优秀乐团奖一等奖”以及“优秀原创作品奖”等重要奖项。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乐团的艺术水准,更充分证明了通过“艺术共同体”实施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与优越性,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示范。

打造艺术典范:《沂蒙史诗》的创演实践

大型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的创作与演出,是临沂大学音乐学院美育与艺术思政融合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现和成果展示。作品根植于沂蒙这片红色热土,由《远古》《蒙山情》《沂水谣》《沂蒙姐妹》《铁血丰碑》《光荣足迹》《沂蒙赞颂》等9个乐章构成,艺术视野和思想内涵远超地域限制,上升至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情讴歌。学院在创作伊始就确立了明确的价值导向:艺术再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将其打造成为一部生动的思政教材和美育范本,用别具感染力的民族音乐语言,讲好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壮丽史诗。

《沂蒙史诗》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作品融合沂蒙地区民间音乐元素(如《沂蒙山小调》),将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其现代艺术表达,成为弘扬沂蒙精神的代表性作品。凭借卓越的艺术价值,2021年荣获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主题创作资助项目》;2022年入选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作品在创排过程中,数百名师生为了共同的艺术目标和精神追求而努力奋进,将沂蒙精神所倡导的团结奉献、生死与共的内核,内化为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精神的传承。

创新融合机制:美育与艺术思政的实践路径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交流演出、举办艺术讲座、推广教学成果等方式,将沂蒙地区厚重的革命历史与精神谱系,通过系统性的采风、创作、编配与排演等艺术化过程,与国内外高校和艺术机构广泛合作,共同推动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国家革命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排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舞剧《渊子崖》《沂蒙长风》、合唱《沂蒙正红》等一系列沂蒙精神主题文艺作品,深情讴歌时代精神,生动抒发人民心声。将美育、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最终让思政教育突破课堂边界,在舞台上真正“动”起来、在演绎中“活”起来、在学生心田里扎下根,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以艺铸魂”不仅是艺术教育的目标,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扎根中国文化土壤,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价值,通过各声部间的协作配合,让学生切身实践集体主义观念,从而深刻理解并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艺术目标而努力,这种协作精神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财富。通过音乐演绎革命激情,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特色育人模式。一方面,致力于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艺精品,不断丰富“舞台上的思政”品牌内涵;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乐团建设与管理机制,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使临沂大学音乐学院敦煌民族管弦乐团成为在全国高校美育和思政工作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

(陈咏梅)

·广告

2025-10-28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2705.html 1 <p> 探索“美育+艺术思政”融合育人新模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