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以多维突破构建英语教科书插图研究新范式
在数字化与视觉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科书插图已不再是简单的“配图”,而是承载文化、传递价值、激发思维的重要教育媒介。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立足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前沿,依托“多模态理论视域下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研究”课题项目,立足教育实践难点,整合跨学科智慧,以系统研究破解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领域难题,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落实育人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推动教科书建设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先锋力量。
跨学科整合 打造理论研究新框架
课题组打破单一学科局限,融合视觉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知识,以多模态理论为核心构建研究体系。通过深入梳理社会符号学、视觉语法、多模式语篇分析等理论,创新性建立“教科书插图文本分析框架”,明确插图类型、功能、图文关系、文化隐喻等六大分析维度,是英语教科书插图多模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一环。这种跨学科整合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应用场景,更让插图研究从“单一描述”转向“立体解读”,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实证导向 探索教学实践新路径
课题组采用“内容分析+问卷调研+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人教版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为研究样本,开展全方位实证探索。在内容分析环节,通过编码统计、信度检验等科学手段,精准呈现插图的内容特征,包括插图类型、插图功能、插图文化特征、插图社会表征等。在调研环节,针对重庆、四川两地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采取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覆盖教研员、教师、学生3类群体,调查内容包括教科书插图的视觉质量、图文相关度、插图多样性、插图包容性、插图可理解性、师生对于插图的满意度、插图和学生学习需求关系、插图与学生学习参与度之间的关系等,并结合课堂观察与深度访谈,深挖插图教学使用的需求。这种“理论—实践—反馈”的闭环研究模式,既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又为后续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了实践依据,真正实现“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
标准指导 开拓质量评价新局面
教科书插图评审标准对于指导插图设计与编辑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评估教科书整体质量的重要依据。面向当前教科书插图缺乏统一审查标准的现状,课题组率先发力,拟定“教科书插图质量评价参考标准”。标准从思想导向、审美价值、教育功能、文化包容4个维度出发,明确插图需符合“积极健康、图文一致、支持学习、兼顾多元”等核心要求。为确保标准科学性,课题组由教育专家、美术学者、一线教师组成评审小组,经过多轮研讨修订与实践检验,最终形成可落地、可推广的评价体系。该标准不仅为教科书编写者提供设计指南,更为相关部门审查插图提供核心依据,守护基础教育育人阵地。
以研究成果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课题启动以来,课题组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研究方法与深厚的实践积累,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团队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2000余篇,完成多模态理论与英语教科书插图的深度融合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覆盖百余所学校,收集有效问卷万余份,形成翔实的实证研究报告;初步构建的插图质量评价标准,已在部分区域试点应用,获得相关部门与一线师生的高度认可。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项目课题组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实力,更体现了课题组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担当。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多模态理论视域下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研究”项目课题组将持续深化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插图质量评价标准,结合数字技术发展探索“动态插图”“交互式插图”的评价维度;另一方面,加强成果转化,推动评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同时开展教师插图教学能力培训,助力师生更好地运用插图提升教学效果。学院以该课题为契机,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培育更多优质教育科研项目,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输送更多智慧成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朱 静)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