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制度型开放红利
11月6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投资中国”自贸试验区专场推介活动举行。本场活动聚焦西部和沿边7个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产业,通过政策解读、产业推介与政企对话,全方位展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成果与投资机遇,为各类企业搭建深化合作桥梁,助力共享制度型开放红利。
“中国自贸试验区已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自贸试验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增长空间。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宏观经济与发展政策司司长阿纳斯塔西娅·内斯维塔伊洛娃认为,中国已设立的22个自贸试验区精准适配区域需求,政策调整灵活高效,其创新经验为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国家级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大约12%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承担了全国20%的贸易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战略规划与南南合作司司长姚申洪引用数据印证,如今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在促进贸易和投资方面仍旧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西部和沿边自贸试验区都交出了亮眼答卷。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合力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孕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陕西自贸试验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成港贸产融合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广西自贸试验区深化与东盟合作,推动跨境贸易、金融、物流领域改革创新;云南自贸试验区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深耕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立足东北亚,让高端装备制造与冰雪经济蓬勃发展;新疆自贸试验区依托丝路核心区优势,成为亚欧大陆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
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政策如何从“纸上”落到“厂间”,让企业真正受益?
“空客在四川自贸区布局了全球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空中客车成都战略与发展负责人孙晓康介绍,自贸区的政策配套、区域内齐全的航空产业链以及成都的航空枢纽区位,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多重保障。“我们获得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外保税维修资质,成立1年多已服务国际客户30余家、处理飞机40多架次,还完成了全国首架次退役航空器全链路绿色拆解,回收率超90%。”
专注农业领域的麦肯食品在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收获了高质量发展空间。据麦肯中国法律与对外事务负责人段潇源介绍,杨凌拥有“自贸区+综保区”的双区叠加优势、管委会“一对一”专班服务和7×24小时响应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大大提升办事效率,让企业得以借力自贸区资源拓宽“出海”通道。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我们坚信,维护多边主义是推进技术革命、绿色转型,应对地缘政治和不确定性风险的最佳途径。”内斯维塔伊洛娃认为,要重视中国开放创新带来的合作机遇,不断提升全球经济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