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党总支书记周长安:

产业旺起来 村民富起来

我叫周长安,今年47岁,从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马高庄乡长大。2009年,下马关镇原靳儿庄村和马高庄乡迁入的9个移民村合并,组建成三山井村。那时,我们村还是个深度贫困村。

新移民到三山井村时,人均土地只有1.5亩,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我自己通过卖农资、贩运中药材、开超市,慢慢实现了增收致富,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但我一直觉得:一人富不算富。2018年,村里需要选出一位“领头雁”带领大家致富、推动产业振兴,我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当了村党总支书记,操心事多了,必须全力以赴。为了干好村里的事,我干脆把生意停了,只剩下我爱人经营的一家超市。

我对村干部说,要干就好好干,一个人混日子,耽误的是自己一家人;村干部混日子,耽误的是全村人。

三山井村有1584户5181人,耕地少、产业缺,村民增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

让有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村里一方面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村民技能;另一方面培育发展了多名劳务经纪人,带动大家外出务工。现在,全村每年劳务输出达2000多人,创收9000多万元,成为村民稳定收入的重要来源。

有能力的村民“扶一把”,激发了致富内生动力。但那些需要照顾家庭的村民外出务工条件不成熟,他们的增收问题,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村里必须重视。

能不能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家门口创造增收机会?

三山井村过去几乎没有产业。刚开始提发展产业,村民不理解,村两委也有顾虑:村集体经济还能壮大吗?后来,我通过多次外出培训,和驻村工作队深入交流,逐渐认识到,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这么大,我们一定要努力把产业搞起来。

发展产业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村里利用各项扶贫政策,规划发展了种植、电商、加工等多种产业,甚至将扫把加工设备安装到户,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增收,还能照顾家庭。

这几年,村里累计利用各类政策资金1200多万元,构建起多元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年年提高。

发展产业,难在规划,贵在坚持。种田养殖是村民的拿手活,但过去只种小麦、玉米不挣钱。2018年,村集体试种红葱成功,一年年地坚持下来,今年县上还把500亩红葱育苗任务放到我们村,预计明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还能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

过去村里没产业,村民也不关心村集体的事。现在,村里变化大、产业发展快,村民致富的能力强了,大家也开始关心、爱护集体产业。目前,我们正制定方案,准备进行村集体经济第一次分红,让发展成果真正与村民共享。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我们能为村民办更多实事。如今,村里巷道整洁干净,广场上早晚都有文体活动,老年食堂让高龄老人花小钱、吃得好。村里还建起积分超市,鼓励村民关心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新风。这些实事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了人心。

通过发展产业,三山井村的落后面貌改变了。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0元,同比增长12%,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新村。我相信,只要沿着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这条路坚定走下去,三山井村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马呈忠采访整理)

2025-11-09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党总支书记周长安: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3336.html 1 <p> 产业旺起来 村民富起来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