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商学院
三维驱动筑高地 三阶递进育英才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重塑会计行业的生态与边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对“精财务、通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广州华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导向,直面产业转型与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历经6年深耕细作,精心构建出“三维驱动、三阶递进”的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新时代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三维驱动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面对数字经济催生的行业变革,学校以“三维驱动”为核心引擎,目标、课程、平台三者协同发力,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全新格局。
培养目标重塑:从“核算型”到“数智化”。学校联合用友新道、金蝶、正誉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开展数智化会计人才能力调研,构建“数智化会计人才能力矩阵”,摒弃传统会计仅侧重核算技能的单一培养要求,确立了“培养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财务处理、价值分析与预测决策的数智化会计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重构:构建“会计+”交叉融合课程群。面向课程内容滞后、技术融合不足的痛点难题,学校系统性推进课程体系重构。一方面,新增《财务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等12门数智化前沿课程,让学生紧跟业界技术潮流;另一方面,对财务会计、审计等传统核心课程进行数智化改造,嵌入Python数据处理、RPA机器人、可视化分析等数智元素。
平台载体重建:打造沉浸式数智育人场域。学校携手正誉、用友新道、金蝶等企业共建融智共享现代工作坊、数智会计与商务服务产业学院、新商科基地等平台,引入企业真实数据、系统与案例,打造“真环境、真项目、真流程”的实践教学场景。学生可在接近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开展实训,实现从“模拟操作”到“实战应用”的跨越。
三阶递进 打造能力进阶新路径
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匠心设计“三阶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以能力进阶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夯实基础到综合应用再到实战创新逐级跃升,铺就了一条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路径。
第一阶段:基本技能训练,夯实专业根基。依托课程实验与基础实训,强化学生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核心技能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开设会计电算化、Python基础、财务软件操作等课程,为学生奠定数字工具使用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综合训练,提升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融智共享现代工作坊等平台,引入企业真实业务数据,开展财务共享服务、跨部门协作等综合项目训练,提升学生对业务流程的整体理解与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培养大数据分析思维。
第三阶段:项目实战训练,实现专业与职业无缝衔接。学生进入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参与真实企业项目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如“用友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金蝶智能财务云大赛”等,在“学分+工资”双激励机制下,完成数据治理、智能报税、财务分析等实战任务,真正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双选双证 激发学生成长新动能
学校创新推出“双选双证”激励机制,通过“主专业+微专业”的路径选择与“资格证+微认证”的成果认证,双向赋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与职业竞争力。
“主专业+微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主专业负责“厚基强干”,确保学生系统掌握财会领域的基本理论、核心知识和职业规范;微专业作为“选修+拓展”,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融合的学习机会。通过设置“RPA数字员工”“数据资产”等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形成“会计+技术”“会计+产业”等多元组合,既强化专业性又拓展应用性。
“资格证+微认证”。一方面,将获取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列入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与用友、金蝶等企业联合开发专项技能认证体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考核,可获得“金蝶云财务应用师”“用友BIP数智化应用工程师”等由企业颁发的微认证,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就业竞争力。
成果显著 书写人才培养新篇章
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通过“三维驱动、三阶递进”培养模式的系统构建与持续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国家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斩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华商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课程)、省级一流课程3门,建成省级产业学院、省级教研室各1个,出版教材30部,教学实力稳步提升。近3年来,学生大数据财务分析师考试全部通过,获职业资格证书近2000人次,近400人被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录用。在“挑战杯”等赛事中斩获全国奖64项、省级奖47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应邀在“2024年第二届全国民办财经高校校长论坛”等重要会议中分享经验,百余所高校前来参观学习,国内权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改革成效,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数字化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正保“1+X”证书试点领军单位,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广州华商学院将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深化“三维驱动、三阶递进”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持续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数智化会计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智力支持,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道路上续写崭新篇章。
(陈蒙梦 陈 平 陈淑扬 范卫星)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