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用好再贷款提振制造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政策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再获精准滴灌。根据部署,今年第四季度内,制造业等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更新改造设备的实际贷款成本将不高于0.7%。
以上政策如何落实?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将同时为贷款主体贴息2.5%。在政策助推下,制造业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
为发展留足后劲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能,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暖、生产有所扩张。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恢复仍存在波动,需求也有待提振。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8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但10月份PMI有所回落,为49.2%。
“从9月份相关指数指标可以看出,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10月份PMI有所回落,从供给端看,生产指数回落1.9个百分点至49.6%,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下。
从需求端看,10月份新订单指数回落至48.1%。“其中内需回落是主要因素。”温彬说,具体来看,当月进口指标回落0.2个百分点至47.9%,新出口订单回升0.6个百分点至47.6%。
要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为发展留后劲。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将为贷款主体贴息2.5%,在二者综合推动下,更新改造设备的实际贷款成本将不高于0.7%。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较低融资成本及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的要求,有助于市场主体加快申请贷款购置更新设备,进而扩大制造业需求。
用好再贷款政策
上述纾困政策如何落地生效?再贷款政策是重要抓手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央行发布通知,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仅为1.75%,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等领域发放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
“接下来,专项再贷款政策将重点支持10个领域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领域分别为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等。
专项再贷款政策如何实施?央行上述负责人介绍,首先,其发放对象为21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其次,专项再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的“备选项目清单”;再次,21家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清单内的项目发放贷款。
具体操作层面,专项再贷款采用“先贷后借”直达机制,按月发放。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在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清单内项目发放了合格贷款,央行将按照贷款本金等额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结构性政策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从数量上看,它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从价格上看,它有助于降低相关市场主体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利率,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反过来,这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信心,进而增加了企业对于制造业产品设备的市场需求。
当前,政策正在加速落地生效。“浙商银行已投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清单内项目10个,投放金额12.2亿元。”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从项目对接到放款仅用时5天。
供需端“双管齐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的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增强政策针对性,尤其要注意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有利条件看,制造业恢复发展预期总体保持稳定。“10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位于景气区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指数持续位于58%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的发展信心相对较强。从不利条件看,下阶段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负面因素。“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造成的冲击、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部分经济主体对未来预期不佳等。”温彬说。
基于以上两方面,接下来要从供需两端入手、综合施策。“一方面,要做好物流保通保畅,保障煤炭、电力等能源稳定供应,实现保供稳价。”温彬说,另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特别是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继续提振总需求。
“要综合运用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董希淼说,但需注意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还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进而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共同面对疫情冲击、经济周期以及外部不确定性等挑战,最大限度减少各种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