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
——东北师范大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近日,记者走进我们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北国春城”长春市的东北师范大学,充分感受到该校始终赓续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正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表示,学校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造的教育
“家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世俗时代的信仰何以可能”……前不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庞立生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深受学生欢迎。
庞立生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既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努力方向,也讲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他看来,家不仅意味着家庭、家乡,还意味着家国,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更是一种人生意义的自然升华。
庞立生讲授的“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是东北师大48门新生研讨课中的一门。2016年起,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卓越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一批“新生研讨课”应运而生。
在“创造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东北师大还开设了57门专业导论课、新增57门学科理解课和跨学科理解课,设置了276门荣誉课程,打造了526门“创造的示范课堂”。东北师大教务处处长魏民说,这些课程除了会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还常启发他们“还可能会是什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
浸润式育人
冬日一个明媚的午后,文学院本科生胡芳婷来到学院资料室,找到由学校牵头编著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并把重点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这本书体系完整,可读性强,对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我很有指导意义。”
自建校以来,东北师大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严蔚刚说,东北师大近年来构建起“思政课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个性化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群,打造了“行走着、思考着、体验着、践行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发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协同育人优势,努力让思政教育启智润心。
在政法学院门前,全国优秀教师、“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先生的塑像静静矗立,饱含深情地注视着校园。近年来,东北师大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以红色校史涵养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激励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2018年开始,该校每两年开展一次“郑德荣式好老师”评选工作,至今已评选出14位。
去年9月,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尹奎杰教授被学校评为“郑德荣式好老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尹奎杰说。
践行报国志
去年10月,东北师大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收获两则好消息。一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成功获批立项;二是糖复合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人参及其酶解产物在护肤美容和保健康养领域的应用”系列研究成果在长春落地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东北师大始终坚持科学研究是强校之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新形势,科学谋划,乘势而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基础。
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是东北师大多年来形成的“四实品格”,广受社会赞誉。“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