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口西宁包子

石 晶

凌晨5点,许多人尚在睡梦中,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大同街的老东关包子铺就已开始忙碌。店铺不大,面积不过六七十平方米,老板冶洪英在专注地熬制牛肉大骨汤,老板娘与其他人则忙着包包子。

揉面、擀皮、拌馅料,擀好的面皮裹入不同馅料,手指迅速翻转,一个个包子便完成了。“上笼屉蒸!”不一会儿,一笼笼热腾腾的包子在白色蒸汽里若隐若现,用牛肉大骨熬成的粉汤汤底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撩拨着每一位食客的味蕾。

早上6点,包子铺内热闹起来,点菜声此起彼伏,“老板,来5个洋芋包子,两碗粉汤”。早餐期间,外卖小哥也在陆续不停地取餐……“好嘞好嘞,马上来!”冶洪英热情地招呼着,动作利落娴熟。

西宁有很多包子铺,当地人有句口头禅“包子粉汤,吃上稳当”,包子搭配粉汤,成了很多当地人早餐的不二之选,粉汤的爽滑与包子的鲜香相互交融,唤醒新一天,暖胃又暖心。“已经习惯了每天上班前吃一碗粉汤。尤其是冬天,来一碗热乎乎的粉汤加几个包子,吃得饱饱的,精神头都足了。”市民马永平说。

79岁的刘桂兰老人在大同街里住了几十年。“我们年轻时候吃个包子相当于下馆子呢,现在生活好了,我每天早上到家门口的老东关包子铺吃当天现蒸的包子。”

西宁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热乎乎的包子粉汤经济又实惠。西宁包子在食材、馅料制作方法和口味上同其他包子有很大区别,多选用当地牛羊肉、土豆、韭菜等食材。

在西宁,包子是西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每逢节日或重要场合,家家户户都会做包子,随着时代发展和消费理念变化,西宁包子不断创新,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着力打造“雪豹之都”“丁香之城”“中国夏都”3张城市名片的西宁,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很快。很多外地游客到这里都想尝尝西宁的特色早餐,包子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旅游旺季时,一家小店的日营业额能超4000元。

“以城北豹街、城东下南关为代表的特色美食一条街,人群熙攘,烟火气浓。”西宁市文旅广电局副局长张海霞说,包子粉汤是西宁特色餐饮的代表之一,是当地特色美食中的微小个体,也是西宁文旅产业的鲜明符号。

2025-02-22 石 晶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9459.html 1 <p> 来口西宁包子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