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石 晶

青海省西宁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实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包保制,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并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零距离倾听企业家对西宁发展的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地,当地营商环境优化进入“快车道”。

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度基础,西宁市陆续出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办法》《西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西宁市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制定政商交往规范、加强监督、建立企业服务机制,打造更加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商互动模式,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营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我们主要生产氮肥和复合肥,政府在减碳增效项目上给予了帮助和支持。”甘河工业园区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工艺副总工程师许志强说。

“企业提交申报资料,无论资料是否齐全我们都会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并由一线工作人员到企业实地核查现场,对于改进措施和核查情况给出意见,这样企业会更清楚需要改进哪些设施、补交哪些资料,我们柜台收到现场反馈后及时帮企业办理审批手续。”西宁市农林水务科工作人员李欲晓说。

西宁市创新机制,推出“政企直通车”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政府反映问题,政府则会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和解决。此外,西宁市还试点“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企业遇到困难时,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响应并提供支持,以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亲清政商关系是政府与企业健康交往的根本,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要积极行动、靠前服务,在项目审批、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领域,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龙锡洲表示,企业也应依法依规经营,秉持诚信理念,杜绝通过不正当途径谋取私利,唯有政府和企业都做到清正廉洁,方能构建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

西宁市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印发《西宁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为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交往划定了清晰界限。

“通过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净化政治生态、改善营商环境等系列制度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仅有助于协调社会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更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青海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杜青华说。

西宁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对标对表国内先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纳税、获得电力等领域步入全国“第一方阵”,不动产登记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5年保持青海全省第一。

2025-03-27 本报记者 石 晶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1343.html 1 <p> 营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