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特色教育为大思政课添彩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通过“三色思政”育人路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品牌。围绕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编号:24JDSZK051)展开研究,推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筑牢“信仰红”本色

学校以红色文化研究院为抓手。一是改革创新。以发生在山东省聊城当地的红色故事及经典影视作品为对象资源,按照“资源整理—梳理优化—课程融入—共享输出”建设思路,将红色作品转化为符合大思政课教育需求的课程资源,形成“专题课+浸润课+体验课”课程体系,建设思政“金课”,畅通主渠道。二是榜样启心。构建“三建四进双提升”育人模式,即“建平台、建队伍、建资源”联动,进培养方案、进党团建设、进育人环境、促进考核体系同步。三是践行入心。依托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社团活动、文艺思政公开课,主客体双向互动,强化工作入脑入心、善思善用。四是数字化赋能。以学校“智慧党建+数字思政”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为契机,实现“理论课堂+实践课堂+智慧课堂”的融合统一,开发高职院校“三目标三联动”思政教育资源一体化平台,积极培育、建设省级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

提升职业技能 擦亮“工匠蓝”底色

提升职业技能教育质量、深化“工匠蓝”特色品牌,围绕产教融合、文化浸润、技术赋能等维度展开。一是课程体系设计。以需求导向重构技能教育,模块化课程开发和项目化学习场景相结合。二是技术赋能沉浸式学习。虚实结合实训,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室与数字孪生工厂,运用“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形成了分段式教学和学分银行模式。三是工匠精神可视化。校园空间叙事建立工匠文化长廊与技能地标雕塑,强化“工匠蓝”视觉符号。学校逐步实现从“技能培训平台”到“工匠生态孵化器”的转型,让“工匠蓝”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典范。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彰显“水城绿”特色

以“生态绿”筑牢水城基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彰显“水城绿”特色的创新设计方案,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一是构建“水城绿”特色专业体系。形成绿色产业专业集群,如:生态文旅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群及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群。二是打造“水城绿”产业服务矩阵。“一链一学院”合作模式,生态农业产业链与运河文旅产业链、绿色技术服务站。三是打造具有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水城绿”文化品牌。在校园内建设具有“水城绿”特色的文化景观,定期举办“水城绿”主题的文化活动和竞赛。构建起“教育链—产业链—生态链”三链融合的职教新模式。

(高瑞鹏 孙 剑 肖太国)

·广告

2025-03-28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1391.html 1 <p> 特色教育为大思政课添彩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