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多维融合推动工程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制造强国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教育变革有机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融合,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专业与产业适配度,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学院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市级一流专业,并牵头建设市级“人工智能+”智能农业学科群。聚焦专业与产业适配度,学院实施“需求导向、交叉赋能”的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战略。

积极实施传统机械专业向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升级和内涵式建设,对接重庆地区,尤其是三峡库区智能化制造企业的技术需求。主动改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车辆工程专业,涵盖电池技术、电机控制及智能化网联技术,服务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与人才需求。

聚焦产业与教育共同体,打造多方协同育人平台。联合多方企业共同建设市级现代产业学院“三峡绿色智造产业学院”、市级新型二级学院“三峡智慧农业学院”、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市级制造业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联合多方资源共同成立“全国高端制造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万开云增材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万达开云)”等团体。

多元融合、多措并举,完善育人体系。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目标,以三课堂联动构建“课堂学习—创新实践—社会服务”闭环思政育人体系,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映射矩阵,课程思政全覆盖,建有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通过“思创、专创、科创”三维融合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依托“师资、平台、项目”三要素,将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工程案例等反哺教学资源库、案例库和技术库,运用数字化教学技术革新方法论,打造校级一流课程8门、市级一流课程2门、市级教学案例库1个,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市级教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6项。

以“创新能力阶梯式培养”为核心,构建“三阶段(实践探索、科教融合、产教协同)能力递进、四措施(兴趣培养、任务引导、项目依托、工程驱动)精准培养、五路径(学、练、赛、研、创)系统实施”的实践育人模式,依托90余个专业实验室、20余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综合导师、竞赛激励机制等,为学生实践创新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条件支撑和制度保障。

全方位赋能人才培养,创造卓越成效。近5年来,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荣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20余项,260人次获国家荣誉。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项目1项;培养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等大批优秀学子。(赖于树 罗 强 夏国峰)

·广告

2025-04-11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2070.html 1 <p> 多维融合推动工程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