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产教融合 双师共育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巍巍巴山,浩浩长江,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扎根山城热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学校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下简称“高基地”)建设为引擎、以“多维融合”理念,成功探索出一条“产教融合、双师共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医药化工行业输送了一批批德技并修的能工巧匠,奏响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战略引领 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方位

才者,国之宝也。国家相关系列文件中,明确了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重庆,作为西部重镇,正大力实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规划,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重点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目录(2023—2025)》预测,到2025年,全市8大重点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达到7.4万人。

在此背景下,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核心使命。学校党委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医药化工高技能人才,既是落实国家部署的相关要求,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主动对接重庆市生物医药支柱产业及长寿区“3113”工程建设需求,将“药物制剂(药物制剂工)”等专业作为高基地建设的重点方向,致力于培养符合“智能+技能”“绿色+环保”理念的新型医药技能人才。这不仅是对“职教二十条”精神的深刻践行,更是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布局。

双师共育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强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深谙此道,将“校企融通,双师共育”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战略,着力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精实践的“金牌”教学团队。

机制创新,搭建协同育人桥梁。学校积极打破校企壁垒,与国内30余家领军药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学校牵头成立了重庆化医职业教育集团,并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构建了“政行园企校”五方协同育人机制。在此框架下,与企业共同组建了以专业群负责人、现代产业导师为主导,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校内骨干教师为主体,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娴熟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梯度培养,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为确保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师德师风强化计划和“强基、提升、致远”三阶梯队培养计划。通过定期开展师德教育、设立教师发展中心、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国内外研修、技能竞赛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推行“一课多师”的组合型教学组织形式,校内专任教师侧重理论传授、校外企业导师聚焦实践指导,二者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学协作共同体”。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者超过30%、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超过65%、“双师型”教师超过80%。现有国家津贴获得者、巴渝青年学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全市技术能手等专家名师骨干36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产教融合 打造“岗课赛证新”育人共同体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以“三教”改革为契机,围绕高基地建设要求,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对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重构。

技能导向,模块化教学精准赋能。学校紧密对接医药产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创新构建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模块化课程平台。这一平台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将知识体系解构为与岗位核心能力紧密对应的教学模块。例如,针对药物制剂工的核心技能,设置了药物合成、制剂工艺、质量检测、GMP管理等关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选择拓展模块,实现个性化发展。这种以技能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确保了学习内容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匹配,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五位一体,融通“岗课赛证新”。学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新”(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创新创业)的融合育人模式。将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各类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将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难题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不仅将GMP车间实际操作、典型生产案例分析、技能竞赛模拟等融入其中,还恰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掌握精湛技艺的同时,涵养了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

数字赋能,智慧教学拓展空间。面对数字化浪潮,学校积极开展“智能+技能”的培养理念。依托重庆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基地等平台,大力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了化学制药单元操作虚拟仿真平台、药品生产GMP虚拟仿真平台、药品经营与销售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参照企业真实场景,建设了GMP药品生产实训基地、中药产业化实训基地等智能化实训场所,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中控系统。这些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高仿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复杂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材革新,形态内容紧随前沿。教材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小组,出台指导性文件,推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聚焦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同时,实施教材数字化改造,将关键操作点以微课形式呈现,辅以大量案例、习题和互动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内容形式兼顾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其中,《生物制药工艺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并成功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支撑。

根植沃土,方得枝繁叶茂。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国际国内技能赛场上屡创佳绩,尤以斩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药品生产”赛项金奖为代表,彰显了巴渝工匠的卓越风采。同时,学校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并以技术研发与专利转化反哺产业发展。年均承接行业职工培训6000余人次、年培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2000余名,多项成果助推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充分展现了高水平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智能+技能”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建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级,奋力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李廷真 周在富 岳 莉)

·广告

2025-05-23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4203.html 1 <p> 产教融合 双师共育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