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三四五”工作机制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当前,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山师马院”)针对思政课建设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落地实效不强等突出问题,探索出“三方聚力、四域贯通、五维一体”工作机制,为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凝聚三方合力 打通思政课一体化管理壁垒

体制机制的健全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制度基石。当前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缺乏跨学段的统一领导机构等问题,高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在开展一体化工作中的主体定位和权责划分模糊,容易陷入“多头管理”或“各行其是”的状态。

山师马院作为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单位,在省教育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心的组织协调作用,构建了“马院统筹—地市协同—中小学联动”的一体化工作顶层设计。由中心分别与山东省16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合作共建协议,整合山东省16地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建立“1+16”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明晰各方责任、畅通沟通渠道、打破学段壁垒,实现齐鲁大地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局面,有效调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支持性资源和平台,实现了纵向推进与横向辐射的有机衔接,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注入了新动能。

贯通四个领域 实现思政课一体化高效运行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必须贯通主体、动力、内容、机制4个领域,解决好谁来建设、为何建设、建设什么及如何建设这4个基本问题。

教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破解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山师马院通过开展一体化高峰论坛、双协同双提升、“常规备课+重点研训”等系列跨学段教研活动,构建起“情感共振、价值共鸣、职业共生、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思政课教师共同体。通过开展全省思政课教师“铸师魂、提动力”活动和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有效增强了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协同育人的主体自觉和职业发展的获得感。

推进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解决各学段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内容倒置、断层脱节等问题。山师马院充分发挥中心的教学专题孵化、学生问题采集等功能,在话题中捕捉问题、以问题组织专题、用专题凝练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教学设计,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有效解决了大中小学段哪些内容需要一体化、哪些内容能够一体化以及如何实现一体化等关键问题。

机制建设是思政课一体化的“黏合剂”,关涉一体化建设能否顺畅、高效运行。良好工作机制的构建,有利于破解跨学段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内容衔接等环节的碎片化困境。山师马院在实践中探索出“指导中心牵头、学理研究支撑、联合研训驱动、优质资源共享”四维协同育人模式,有力保障了一体化建设的有序有效推进。

抓住五个着力点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落地落实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难在落地落实。破解这一症结的关键点在于找到切实有效的抓手,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工作模式。山师马院针对各学段思政课德育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衔接不畅、教学方法应用不当、教师交流渠道不宽、优质资源共享不足的现状,探索形成了“以学理阐释提供理论支撑、以集体备课凝练教学内容、以金课示范打磨教学方法、以优质平台拓展师资交流、以资源共享实现协同育人”的五维一体工作模式,在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和推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对象、学理基础、深刻内涵、特有规律、体制机制等问题,都需要首先在理论层面加以明确和澄清。山师马院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和学科支撑优势,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发表高层次论文、申报高层次教改项目,形成系列化成果,系统阐明了一体化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推进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学理依据。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难的另一症结在于各学段教师对其他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缺乏足够了解。山师马院以教学工作坊为载体,通过备课磨课、培训研讨、实践研修、观摩展示等制度化举措,有效推动了教师跨学段互访互学、交流提高。

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一体化理念、如何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目标,是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山师马院牵头组织了系列一体化教学研讨和教学展示活动,打造了一批一体化育人“金课”,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感可行的示范参考。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同学段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交流渠道和互动平台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山师马院依托中心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示范思政课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其汇聚整合、交互建构、系统优化功能,构建思政课“平台+”模式,打造“平台上的一体化思政课”。

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效性,离不开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支撑。为有效解决一体化教学资源总量不足、供需错位、配置不均等问题,山师马院吸收省内大中小学段思政课骨干教师、教研员组成教研团队,研制出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方案,出版《思政课一体化专题教学设计》系列指导用书,并通过搭建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做大资源共享的面和量,有力服务了全省乃至全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山东实践不断走深走实。

(吴春雷 王增福)

·广告

2025-08-08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8412.html 1 <p> 创新“三四五”工作机制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