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上合组织在经贸合作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潜力,在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取得切实进展,合作范围也从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逐步延伸至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从最初的6个创始成员国,扩展为包括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及14个对话伙伴国在内的国际组织,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广、囊括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作为欧亚大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边平台,上合组织在经贸合作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潜力,在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取得切实进展,合作范围也从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逐步延伸至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11万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势尤为显著,工业机器人和农业机械分别实现27.1%和47.8%的快速增长,反映出上合组织区域贸易的强劲活力。这一成果得益于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持续推进,例如,青岛上合示范区通过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关税保证保险模式和农产品绿色通道等创新机制,整体通关效率较改革前大幅提升。
同时,上合组织互联互通建设在机遇与挑战中稳步推进。中欧班列“上合快线”常态化运行和中吉乌铁路实质性建设,标志着“硬联通”取得关键进展;国际公路运输(TIR)跨境电商专线大幅提升物流时效,义乌—第比利斯线路运输时间缩短到12天至15天;中吉乌铁路项目正线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重点隧道已于4月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重要跨境运输主通道。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建的中国霍尔果斯“智慧口岸”通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通关效率提升50%,未来这一数字化模式将推广至上合组织的主要口岸,有望为区域互联互通注入新动能。
此外,上合组织各国产业链协作正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合作领域已从能源、农业等传统产业,逐步拓宽至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中国制造基础坚实,中亚资源储量丰富,俄罗斯在关键技术方面优势明显,三方合作潜力巨大。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区年加工能力已超过50万吨;中哈产能合作累计吸引投资逾300亿美元,并创造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2024年,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1吉瓦光伏项目,并在哈萨克斯坦推动水电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兆瓦。
也要看到,上合组织经贸合作还面临各国技术标准不够统一、不同口岸通关效率存在差距、人才流动不够顺畅、数据跨境规则协调不足等问题,接下来应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合作效率。
展望未来,上合组织应在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制度层面,应进一步深化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强化“硬联通”,设立专项基金推动轨距标准化改造与智慧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产业合作上,应制定明确的产业链协作路线图,重点培育新能源、数字经济等跨国产业集群。各成员国应继续弘扬“上海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推动区域共同繁荣发展,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持续注入“上合力量”。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