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产教融合 供需适配 以数据驱动培育新质IT应用型人才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精准契合企业IT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四核六级”人才培养模型,创新构建贯通理论学习、实践管理与动态评价的全周期数字化闭环生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新质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新质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根据区域和产业发展,项目组调研127家IT企业,立足于新工科背景,分析产业新质IT应用型人才需求,聚焦信息化人才的动手解决复杂问题(实践)、连接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驾驭技术迭代(元学习)的能力培养,构建从知识构建、技术实践、协调沟通和创新思维“四核”能力模型,设计从青铜—白银—黄金—白金—铂金—钻石“六级”能力水平晋升通道,形成“能力维度+水平晋升”的“四核六级”培养矩阵。“知识构建”重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确保知识的系统性;“技术实践”侧重培养立足于区域产业行业分布与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际,培养问题诊断与分析能力,提升技术敏锐度;“协作沟通”聚焦复杂工程问题解决,强化实战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注重激发创造力,增强技术迭代适应力。

模型将产业岗位需求、技术标准、招生与就业情况等20项关键指标,拆解为具体能力评价指标,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智能匹配。

打造闭环数字生态

实现学生能力精准画像

针对传统IT人才培养中能力评价单一、反馈滞后、链条不完整等不足,自2019年起,通过自主研发的、依托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的数字化平台系统,实现了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的“理论学习—实践管理—动态评价”3个数字能力追踪管理平台。

作为支撑理论学习的“智慧中枢”,恒星能力平台依托云计算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规划、个性化学习、数据驱动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智能问答等6大泛在式学习场景。平台依托其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持续采集并深度剖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情数据,通过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形成精准的学习画像,已上线课程2415门,支持学生进行碎片化、泛在式学习。平台运行以来,学期课程学习量已突破859万次,并以21.05%的速度持续增长,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创新采用“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从代码开发至项目推进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具备“动态成果库”和“企业协同接口”两大创新功能,可智能归档学生项目迭代,依托持续优化累计产出97项专利和软著,其中83%的成果直接源自平台记录的开发过程;企业导师参与授课、项目评审与指导,促使学生代码提交频次比传统模式提高300%,大大激发实践积极性。

多维动态评价系统作为“神经中枢”,依托四维核心能力模型和“六级进阶”机制,自动化采集20多项行为数据,并与企业用人标准深度耦合,实现学习过程监测、能力评估与等级自动晋升。系统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数据,期末考核直接调用平台积累的数据作为评价依据,打破传统笔试局限,实现从经验评价到数据驱动的增值性转变;游戏化的六级进阶机制依据系统评价,自动触发对应等级晋升,增加学生兴趣;系统记录的学生能力画像也为企业需求提供数字支撑。每学期生成3000余份精准学生能力画像,为企业选人提供客观依据;借助可视化雷达图实现“短板预警”,推动教师从结果评分转向过程干预,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深化校企合作与实战教学

提升人才就业竞争力

学校依托恒星智岭孵化器,与华为、360等企业共建华为云低代码、360网络攻防训练、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等7个优质实践平台,融入云服务器部署、鸿蒙系统、网络安全等16项拓展实践项目和大唐杯、华为ICT大赛等6项实战案例,建设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训练等专题实操视频122个。开展项目化教学,强化“理论+实践”“专项+实战”训练,其中《eNSP平台上的校园网设计与实现实验案例》获评全国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优秀案例。

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360企业合作开展的“网络安全”项目,学生团队参与开发了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系统,帮助企业优化了网络攻击行为分析与预测算法,项目成果已在实际场景中投入使用;与青岛亿联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学生团队利用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提升了平台的数据处理效率与安全性,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无缝整合与实时交换,项目成果被企业采纳并应用于实际业务中,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和业务决策水平。近年来,学生累计参与企业项目180余个,获得国家奖项55项,发表论文、获得软著和专利97项。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和真实项目驱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22年到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升高。在校企合作项目和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直接被合作企业录用。参与“智慧校园”项目的学生团队中,有5名成员被青岛恒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提前签约,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通过数据驱动的动态能力评价系统,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赋能、从经验评价到精准育人的转变,为应用型IT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四核六级”培养模式已在多所高校推广,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 颖 陈昕晨 朱 敏)

·广告

2025-09-01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19673.html 1 <p> 产教融合 供需适配 以数据驱动培育新质IT应用型人才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