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生活“能量圈”

张小雨

清晨推开家门,随手买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夜晚结束工作,到楼下健身房挥汗如雨,卸下一天的疲累;周末陪伴孩子,不出社区体验手工制作,共度亲子时光……以家为圆心,方圆一两公里,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半径。下楼15分钟,能买到新鲜的食材、找到好吃的小馆,家里老人能强身健体、孩子能发展兴趣爱好……这些小事儿如果都能轻松解决,会大大增加生活中的幸福感。

眼下,各地着力推进的“15分钟生活圈”建设,正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在“家门口”,持续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让消费更便捷;在“家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别看此类消费的单笔金额不高,但是频次高、黏性大,这让消费场景完善的社区有望成为消费链条的“核心部位”。

扎根社区的商业,首先解决了“买不买得到”的问题。曾几何时,“夫妻店”主导着社区商业的形态,从油盐酱醋、五金家电,到洗洗涮涮、小修小补,商品、服务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是人们最关心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在“家门口”买得到商品、服务,而更希望在消费过程中获得愉悦、认同等情绪价值。社区商业天然具备连接邻里的功能,拿一家社区书店来说,不光可以售卖书籍,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分享活动,增加消费黏性的同时,也让邻里找到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属。这些需求的变化,推动着社区商业从售卖商品、服务向售卖生活方式转变。

顺应这一趋势,社区商业可以重构商业空间,将单一的交易场所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不要小瞧一家便利店的细微调整,在窗边增加小小休息区,摆上桌椅和绿植,就可以给人们搭建一个交流、发呆的“心灵驿站”;社交场景的打造是社区商业传递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社区花店里的插花课程,瑜伽店里的沙龙分享,咖啡馆里的手作体验,人们参与其中,不仅消费了商品和服务,还感受到了志同道合的情感共鸣;社区商业可以融入更多“文化味”,成熟社区拥有岁月留下的历史印记,新兴社区可以主打潮流、时尚文化,将这些元素融入消费场景设计,社区商业会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会一帆风顺,社区商业的经营者大多是中小型商户,资金、人力资源有限,转型会面临外部环境的制约,也会遇到内部运营的难题,需要政策从税收、金融等方面帮一把、扶一程。当然,更需要自身找到合适的突破路径,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更好把脉邻里需求、实现邻里共建,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把“15分钟生活圈”变成幸福生活的“能量圈”。

2025-09-20 张小雨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0754.html 1 <p> 打造幸福生活“能量圈”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