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维发力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传统观念对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认知,多聚焦于课堂场景下的理论讲授,忽视了教学活动与现实社会、学生需求的深度联结。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把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结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准捕捉学生思想动态,又能将理论转化为鲜活实践,更能打通双课堂育人通道。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这三大核心能力,构建靶向提升体系,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聚焦学情分析把握能力:精准回应学生困惑

学情分析把握能力是精准把握学生思想、提升教学实效及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当前部分新进教师存在学情分析针对性弱、收集途径单一等问题,且学生思想受多因素影响更新,常常导致教师难以及时把握学生的认知困惑和价值倾向,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问题。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调研寻问题—协同解难题”,助力教师筑牢该能力根基。

在调研寻问题上,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关注点困惑点、社会焦点热点”,通过集体备课会梳理教学难题、学生座谈会倾听思想困惑、调查问卷覆盖共性需求等方式,动态更新“问题清单”,确保精准锁定学生思想的内在焦虑,不偏离“服务教学、解答困惑”核心目标。

在协同解难题上,以团队协作破题。一方面,依托江西省新型教研共同体,组织省内骨干教师与专家聚焦学生思想动态研讨,针对“理论兴趣不足”“热点认知片面”等问题,制定“问题导入—案例解析—互动引导”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将研讨梳理的学生高频困惑、热点话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转化为教学活页,把抽象思想动态变为具象教学素材,助力教师精准回应学生需求。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教学实践深度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让学生从生活案例、现实问题中感知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但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转化”问题,难以将理论与学生认知、社会发展实践深度衔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调研强认知—历练提能力—转化融教学”入手,助教师补短板。

在一线调研中,以“沉浸式实践”连接理论与现实:创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组织教师带队赴玉山、于都等红色基地挖史料,到东乡、金溪等基层调研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借史料考证、访谈等提升理论分析实践能力;依托江西省教研共同体,组织教师跨省暑期研修,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中的乡村治理经验,前往河南等地开展红色基地的精神传承实践,将实践案例与课程内容结合,为理论教学积累多元素材。

在多维历练中,以“岗位实践+能力培训”双轨提升转化本领。一方面,推行教师挂职锻炼机制,推荐教师到学校宣传部、团委等职能部门挂职,或安排其赴地方驻村、到合作纪念馆参与讲解;另一方面,依托“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开展专题培训,邀请教学比赛获奖教师、知名专家,围绕“理论转化课堂案例”“实践素材匹配教学专题”等授课,实现“实践经历”到“教学能力”的过渡。

在成果转化中,以“闭环机制”推动实践资源进课堂。建立“调研—梳理—教学”全链条机制,引导教师将社会调查、轮岗锻炼、实践研修中的所得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同时将这些转化成果系统整合,编写实践教程,形成“实践案例—理论解析—教学应用”的完整体系,既让理论教学更接地气,也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素材模板。

提升“小课堂+大课堂”结合能力: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能力,是以“理论讲授+实践体验”为学生释疑解惑,推动思政育人从“灌输”到“内化”。思政小课堂能帮学生积累“认知”,但缺乏实践感知与情感共鸣,理论难内化。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课堂形态创新—特色资源联动—成果反哺教学”发力,为教师提供能力提升路径,构建学校与社会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堂形态创新上,构建“主课堂+拓展课堂”立体教学网络。校内小课堂聚焦“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为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校外拓展课堂延伸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程家山烈士陵园等场所,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循着瑞金、上饶红色地标开展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让学生深入观察当代中国的改革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新时代的发展脉搏。

在特色资源联动上,立足江西“四色”文化资源,通过“校地共建+师资联动”构建资源转化体系。联合地方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时代楷模、基层工作者进校园“现身授课”,让教师在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协作中,提升整合“社会大课堂”资源的能力;同时组织教师深度参与“一线课堂”建设,将“四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提炼与转化,形成可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具象化素材。

在成果反哺教学上,建立“大课堂实践—小课堂转化”的成果反哺机制。组织教师将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案例、学生感悟、调研数据系统梳理,转化为小课堂的教学素材;同时组织“师生同台讲思政课”“实践成果展评”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大课堂实践所得与小课堂理论结合,助推打破了单一课堂的育人局限,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认知与实践全过程。

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未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聚焦“学情分析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双课堂结合”三大能力,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让思政课教师成为“理论的传播者、实践的探路者、学生的解惑者”,为培养更多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李德平 罗盼琪 王正钰)

·广告

2025-09-25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0996.html 1 <p> 三维发力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