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生活圈重在品质提升
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对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再部署,提出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
当前,多地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细化为生活物资供应圈、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快递服务圈等多种功能,同时将这些功能纳入街道社区规划建设范畴。不过,也有部分地区便民生活圈存在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居民更高品质消费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业态、补齐短板,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从有到优的转变。
坚持问计于民是关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居民,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按照居民结构和消费习惯,发展服务业态。既要配备养老院、托儿所等生活必需业态,也要尽量满足老百姓修单车、配钥匙等小修小补的便民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新生活方式带来的新诉求,让社区保持生命力。
强化投入是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需充分发挥多元投入机制的作用,其中政府部门侧重于大数据、物联网及共享文体、书屋等基础方面的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侧重于社区超市、社区食堂、社区家政等扩大消费业态的投入。通过多方合力,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紧跟时代需求,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力。
因地制宜尤为重要。便民生活圈建设不能“千圈一面”,需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就需要在安排业态上做到因地制宜,不能成为面子工程。同时,各地需合理评估投入产出效益,确保各类业态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能实现良性运营,提升社区服务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