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兴业沃土
自2023年起,河北省连续3年将“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鲜明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要从营商环境抓起。3年来,全省以修订实施《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筑牢法治根基,先后推出一系列撬动性强、创新性足的政策举措,推动营商环境稳步向好,是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省份之一,创新做法连续2年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取得历史性突破。进入2025年,河北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市场活力提质等七大专项行动,接续推出109项具体措施,以务实行动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实施市场活力提质专项行动。畅通市场准入渠道,完善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信息化平台功能,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河北省被列为国家深化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推动存量公司依法按期认缴试点。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开展“知识产权信息进企业促创新”惠企行动,帮助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融资34.57亿元;完成存量专利盘点2.88万件、1.69万件进入专利转化资源库,2025年1至9月,全省专利转让许可2.8万次。截至9月底,河北省经营主体总量达到917.88万户、同比增长4.29%。
实施政务服务提标专项行动。3批3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实施,跑办部门、办理环节等大幅压减,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京津冀跨省通办“云窗”平台实现地市全覆盖,依托“冀时办”实现302种证照亮证、扫码应用。深化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税费申报、银行贷款等方面共享应用,提供信息共享查询1100余万次,办理商品房合同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同步申请、同步办理”业务6000余笔。优化税费政策精准推送,今年以来,推送政策120.9万户次、推送成功率达99.64%,提供“兜底服务”1985户次,确保政策精准直达。
实施要素供给提档专项行动。加强用地供给,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945宗、面积4.56万亩,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65宗、面积3394亩。精准开展产业集群技能人才培训2万余人次,为4801家重点企业解决缺工1.17万人。强化金融保障,截至9月底,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9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连续65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强科技支撑,1至9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79.3亿元,同比增长70.3%。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完成多式联运105万标箱、同比增长112.8%,累计开通多式联运线路100条。
实施法治保障提能专项行动。全面推广“扫码入企”执法模式,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涉企检查主体、事项、人员有效压减,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9.4%。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动态调整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工作指引,全省部门联合抽查次数、户数占比分别达78.19%、66.12%,同比分别提高9%、11%。上线安全生产“一键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企业群众4.17万余次;开展“送服务上门、促安全发展”活动,入企服务9589家次,协调解决诉求建议900余条。
实施信用建设提优专项行动。全面推行“信用代证”改革,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记录证明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府违约失信投诉线索归集机制,完善“信用河北”网站政府违约失信投诉专栏,多渠道受理归集问题线索,实现即时督办、全程跟踪。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编制全省一体化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完成311.8万家企业综合信用评价,其中A级占比5.2%、B级占比72.1%。
实施创新试点提速专项行动。联合京津协同推进商事制度、政务服务等七方面协同改革,“京津冀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联动协作模式”经验向全国推广。制定2025年“通武廊”营商环境协同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开展2025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河北港口集团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加快推进。聚焦产业培育、品牌建设、法治服务、数字赋能等关键领域,选择23个县(市、区)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改革“河北样板”。
实施助企纾困提效专项行动。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做好优质项目推介,加快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培育和申报,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上市发行。加强政企常态化沟通对接,发挥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沟通交流专项行动,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发展。开展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经济人士评比表彰,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使命感,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
(数据来源: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