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急需灵活保障

编辑部: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超2亿人。新就业形态的增加,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从业选择。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稳定规范的劳动关系,在种种因素限制下,工作意外风险等问题成为灵活就业人群的一大困扰。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不纳入保险体系,可能会产生用工隐患和社会风险。为解决相关问题,宁波市在全国首创普惠商业保险——“灵活保”,不限行业、不限工种、不限户籍、按日计费、按需投保,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发生工作意外风险痛点。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灵活保障至关重要。灵活方便是“灵活保”的最大特点,针对工作时间不确定、受雇主体不确定的现实,该模式可一键参保,甚至可以线上理赔,赔款于第二个工作日到账。

不仅要灵活,更要看效果。由于“灵活保”具有按天计算的灵活投保期限选择,财政补贴一半又实现了价格亲民,有力加强了灵活就业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障。运行以来,宁波累计为近50万人提供超3000亿元风险保障。

从传统零工市场上的装修、建筑、家政工人,到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播主、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灵活就业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的相关保障制度,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用工形式。

放眼全国多地,由于社保缴费开支较大,不同地区的社保衔接存在一定问题,加之工作收入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整体较低,“不能参保”“不给参保”“不愿参保”的问题普遍存在,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困境需要正视。

如何让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更有安全感,是一道亟待解答的民生问题。

从实践情况看,“灵活保”模式满足了灵活就业人员和使用零工企业的需求,普惠性强、成本较低,劳动者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目前,少数城市参考宁波做法推出了相关政策,该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灵活保”还可以更灵活一些。在推出类似政策的过程中,各地可根据业态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推出个性化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排查和疏通各环节堵点,切实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的获得感。

穿新鞋不宜走老路。伴随着数字经济和新型用工关系的出现,各地应更加重视新业态对劳动者权利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以完成任务单为主要劳动形式的保障需求,不断放开限制,拓宽参与渠道,更好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记者郭存举于宁波

2025年11月8日

2025-11-09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3330.html 1 <p> 灵活就业急需灵活保障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