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更新+改造+增绿” 匠心绘就城市宜居新画卷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新都区住建局”)紧紧围绕成都市决策部署,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为核心,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有机更新 焕发老城空间时代魅力
新都区住建局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合理确定片区更新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实施时序,统筹推进片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
从“简单改造”到“片区更新”,强化整体统筹与功能复合。以城市体检结果为导向,聚焦辖区内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等更新重点,积极谋划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更新既聚焦问题短板,又对基础设施、公服配套进行全面完善,对沿线建筑风貌、景观绿化等进行梳理提质,实现内外功能更新,既面向未来发展又保护和尊重既有特色和文化。2025年统筹推进2个片区更新。
从“局部提升”到“系统更新”,注重多维协同与活力激发。以微更新改造后的片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城市更新进程,统筹空间、社会、经济和治理。协调近期和长远、局部和整体、内部和周边、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考量社区统筹管理、区域联动改造和存量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实施12个“金角银边”场景营造,激发消费潜力和区域新活力。
从“建设改造”到“文化传承”,坚持保护优先与有机更新。严格遵循“建筑产权基本不动、空间肌理基本不改、原有居民基本不迁、社会网络基本不变”的原则,采用“针灸式”“微改造”等精细化方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与活化利用,全面提升建筑安全性能。做好“活化街区”加减法,拆除突兀装饰构件,强化并延续原有的街巷格局、尺度与风貌特色,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进。
从“政府主导”到“共同创造”,推动多元参与持续发展。推动多元参与的社区营造,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引导群众从“被动接受改造”转变为“主动参与更新”,增强社区主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积极启动相关措施,激发市场力量参与,探索融入多元主体利益的共建共享共治新模式。
攻坚克难 城中村改造重塑城市发展格局
新都区住建局将城中村改造作为改善民生、拓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口,攻坚克难,扎实推进。
完善机制,高位统筹。坚持规划先行、机制引领,建立“指挥部+公司”的“战区制”推进机制,由区级专班统筹协调,各项目指挥部负责全生命周期研判、决策、指挥,镇(街道)会同区级国有平台公司和区级部门具体实施。制定并印发工作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当前,新都区住建局会同区级部门围绕土地上市、资金使用、配套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6个城中村项目改造。
以人为本,高效保障。新都区住建局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政策宣讲到位、方案公开透明,耐心解答群众疑虑。加快推进6个城中村项目的配套项目建设,积极完善配套设施。
增绿添园 绘就公园城市生态底色
新都区住建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公园绿地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的基础性工程。
开展天府绿道结网成链行动。以37公里清白江绿道项目建设为抓手,新(改)建同乐路等天府绿道38公里,加快打造庆兴路等“回家的路”16条,打通翠和路等绿道堵点、断点7个。
深入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推动新增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绿地25公顷,产业园区新增立体绿化4000平方米。协同打造团结社区微绿地、斑竹园街道云兴路口绿化节点等“金角银边”12个,新增乔木3000余株,落实市区两级园林绿化巡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机制。
推动公园监管水平提升。推动建成廖家湾舒悦公园、科悦游园等城市公园4个,引导大丰城市公园、新繁东湖公园开展“老公园新提升”行动,开放公园阳光帐篷区点位1个,组织开展公园巡查,督促管理单位整改枯树、断枝等绿化问题上百个,压紧压实公园管护责任,有效提升公园品质。
新征程上,新都区住建局将继续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断塑造城市新形态、激发城市新活力、彰显城市新温度,为新都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张 航 蔡明明 汪靖维)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