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产教适配融岗课 匠师协同育匠才

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重塑产业格局,培养能够支撑产业变革的高素质数字工匠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一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紧扣时代脉搏,历经10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产教适配、岗课同频、匠师协同”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深化产教适配,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系统谋划,创新产教适配的数字工匠育人理念,推动人才培养逻辑从传统的“学科驱动”向“产业需求引领”转变。通过建立岗位能力动态画像,追踪前沿技术演进路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岗课同频新生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动态化、模块化、项目化”分层递进课程体系。“通用课程层”依托素质教育与通用数字技术课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知识根基;“岗位模块层”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岗位变化,动态设置人工智能训练、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岗位模块课程,每个岗位选取4至6个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串联岗位核心任务,系统化培养岗位核心能力;“综合拓展层”聚焦行业新业态,动态开设工业AI、区块链金融等典型应用场景实践项目,实现个性化、创新型、复合型能力发展。3层课程逐级递进,与岗位变迁、技术发展同频迭代,培养知、行、创合一的数字工匠。

优化育人团队,构筑匠师协同新格局。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深度融合,打造“匠师协同”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企业实践基地等多元教师发展平台,推动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在生产实践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依托工匠工坊、协同创新中心等多元育人平台,将企业技术专家请进校园,将前沿技术、实践经验和项目资源带入课堂,实现校企协同共育。通过双向交流,实现师资队伍从“单兵作战”到“共同体作战”的升级,让学生学到前沿技术,有效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200余项,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的优秀学子。专业群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品牌专业群,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建成世赛国家集训基地。打造了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为持续培养高素质数字工匠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了“劳职力量”。

(丁 敏 陈 静)

·广告

2025-11-26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24236.html 1 <p> 产教适配融岗课 匠师协同育匠才 </p> /enpproperty-->